《肖申克的救赎》中自由主义意识解读

电影文学 / 2017年07月31日 13:09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肖申克不是人名肖申克的救赎的主角应该是谁泡泡网[摘要]自由主义是美国文化中重要的意识形态概念,它崇尚个人自由与平等,主张诚信宽容、公平博爱、维护正义,强调个人价值与权利,反对体制化与伦理

音乐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肖申克不是人名 肖申克的救赎的主角应该是谁 泡泡网

[摘 要] 自由主义是美国文化中重要的意识形态概念,它崇尚个人自由与平等,主张诚信宽容、公平博爱、维护正义,强调个人价值与权利,反对体制化与伦理教化。曾获奥斯卡七项大奖提名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弥漫着一股强烈的自由主义气息。其中,主人公安迪不畏权势为狱友争取自由权利,帮助好友瑞德走出“体制化”避免其重蹈老布覆辙,自己则坚守信念最终冲破迷墙获得自由,这些都生动精彩地诠释了影片蕴涵的自由主义精神意识。

[关键词] 自由主义;《肖申克的救赎》;个人价值;权利;体制化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是根据美国作家史蒂芬·金的小说《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而成,曾获奥斯卡七项大奖提名,并长期鳌居IMDB全美最受欢迎电影排行榜之首,堪称好莱坞电影的无冕之王。该片讲述了银行副总裁安迪因涉嫌杀害妻子及其情人而蒙冤入狱二十余年,后凭借其坚忍的毅力、非常人能及的智慧及对自由的渴望与坚持,历经磨难,完成了不可想象的越狱之旅,逃离了那丧失自由、充满绝望和暴力且毫无尊严的牢狱生活。影片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人物角色性格饱满鲜明,尤其是主人公安迪,他内敛博学,儒雅淡然,极有耐心,看不出几分城府,却带着几分神秘,对其的描写充分诠释了美国文化中重要的意识形态概念与民族精神:自由主义。本文将从主人公安迪角度出发,分析影片所蕴涵的自由主义思想及意义,因为正是这些使得该部无美人、无动作、无特技的影片成为一部寓含人生哲理的经典之作。

一、自由主义理论

与毛泽东所反对的“自由主义”不同,西方话语里,“自由主义”主要指尊重个人自由与平等,主张诚信宽容、公平博爱、维护正义等。自由主义萌芽于古希腊文明,后经文艺复兴与资本主义革命推动,成为西方社会近代以来的主流思潮、主导理念。作为一种庞杂的历史性思想学说与理论体系,自由主义主要包括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与新古典自由主义三个流派,这些不同的流派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要素:强调个人价值与权利,反对体制化与伦理教化。这是自由主义的内核与基石。[1]自由主义主张把个人当作人来看,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思想独立,认为体制化是社会之大患,是国家主义对个人的侵犯,会造成个体性贬值。即使一个牢狱之外身体自由毫无羁绊之人,也会成为心理上的俘虏,被迫根据政府代表的意见进行思维及行动。自由主义认为,实现体制化的主要途径是刚性暴力专制与柔性伦理教化,后者会使得统治阶层不断加强对民众思想文化控制,压制与剥夺民众言论自由,最终造就依附于政府、受行政体制控制、毫无主体意识的愚民,从而巩固政权。自由主义崇尚自由,否定一切体制化与伦理教化,认为这些不仅不能改善民众境遇,反而会成为其身上枷锁,同时也将导致权力集中与独裁统治,所以自由主义主张去体制化,消解和颠覆一切来自政府、教会或社会习惯势力的意识形态一统化压迫,认为这种柔性强迫是最大的恶,它会深入生活细节,奴役人的灵魂,以至于整个人格和个性都被扭曲。[2]

二、《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的自由主义意识体现

(一)与权势斗争,为狱友争取自由权利

肖申克监狱环境极其恶劣,典狱长和狱卒凶暴贪婪,囚徒毫无生存保障,只不过是待宰羔羊。典狱长沃登对新进犯人的训词“这里只有两种东西,纪律、《圣经》,把信仰托给上帝,把贱命交给我”更是露骨表明犯人在肖申克毫无尊严和价值,其仅有的一点权利就是精神上对过去无穷的忏悔。安迪的入狱却带来了一种不曾有过的自由生命的气息,他通过自己的勇气、智慧、坚持与牺牲为狱友争取到了一些物质与精神上的自由权利。其一,在一次外出劳作中听到看守队长向同事抱怨其将继承的遗产要缴纳重税后,安迪冒着被扔下楼的危险说服看守队长,让他相信自己能帮他合法逃脱大笔税金,而条件是请他的这些狱友每人三瓶啤酒,理由是“辛苦劳作的人有酒喝才有尊严”。于是,肖申克从未有过的一幕出现了,暮光下十余名囚犯斜倚在楼顶畅饮了20分钟的啤酒,这让他们第一次在肖申克体会到了自由的感觉,“感到又像个自由人,像在自家房顶铺沥青、喝啤酒”,不见天日的犯人终于有了片刻做人的尊严;此时安迪却窝在角落荫凉下,看着兴致高昂的狱友,满脸幸福地微笑着,那一刻安迪让他自己和别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觉,重温了一下当正常人的感觉。其二,为在监狱建立图书馆使囚犯享受到更多的权利,安迪花了6年时间坚持每周写一封信给州政府并成功为肖申克申请建了一座图书馆,接着,他又锲而不舍地给州议会写信以期得到图书资助,这次是每周两封,坚持近十年的书信上访后,最终使得州议会答应每年给肖申克图书馆拨款500美元使其很快就被改造成全美最好的监狱图书馆。书籍代表着获取知识的自由价值,安迪用行为告诉狱友自由的可贵,还身体力行地带着大家扩大图书馆规模,增加各类书籍,让书籍打开狱众禁锢已久的思想和心灵,从而改善其精神面貌,让其内心充满希望,使灰暗的监狱多了一丝平等的色彩。其三,安迪用两周禁闭的代价换来狱友欣赏片刻音乐。安迪在捐赠物中无意间发现一张唱片后,他跑进广播室私自为自己更为全体狱友放了一曲《费加罗的婚礼》,那歌声“宛如小鸟飞入牢房,使石墙消失无踪”,让与世隔绝的狱友都能从音乐中重新感知生活的美好。那些犯人陶醉其中,不是因为音乐本身,而是音乐代表的那种自由气息。在压抑死寂的法西斯式环境中突然听见带着外界自由气息的音乐是一种精神享受、一种自由的呼唤,是黑暗里的一丝曙光。从此,单调的监狱又多了一些音符。

(二)帮助瑞德走出“体制化”,避免重蹈老布覆辙

专制封建的肖申克内,犯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被体制化,一方面是行为的体制化,更严重的是精神上的体制化。囚徒不知不觉对监狱产生了心理依赖,没有勇气走出去,希望、理想渐渐离他们远去。正如瑞德所说:“刚入狱时,你会憎恨周围高墙,慢慢你就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后你就离不开它了,这就是‘体制化。”肖申克的犯人绝大部分都温水煮青蛙般地被“体制化”了,他们在权力制度和权力制造者的反复催眠中,不自觉地就把自己束缚在重重的条框中,无法再突破心灵上的藩篱。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图书馆管理员老布。老布是狱中极少数上过大学的囚犯,和善、受人尊重,而当服刑50年后被假释时他却不愿离开。按肖申克的制度生活已成为其习惯,他需要这些规则秩序,体制给了他安全感,所以他宁愿卑微怯懦地活着,也不愿去寻找陌生的自由。出狱后,已被残酷监狱制度“体制化”的他,对外面的新世界充满惧怕无法适应,最终在惶恐无助中凄惨自尽。自由是每个人的向往和追求,而长期被奴役下的老布虽得到了身体自由,但牢狱却无情桎梏了其人性与灵魂,他已被无可挽回地“体制化”了。安迪好友瑞德在狱中是神通广大受尊宠的商贩、强者,犯人们的需求“没有他搞不到的”。虽看透了肖申克本质,但瑞德没想过抗争,更不用说是影响和改变别人,他只是顺应其规则以求自保,对于自由没有半点非分之想。圆滑的他在出狱后也悲哀地发现,自己竟连小便都要向经理报告,否则“一滴尿都尿不出来”,正是那数十年如一日的改造使本来向往自由的心灵习惯了牢笼的禁锢。但安迪的出现影响并改变着他,并最终引导他走向了自由彼岸。狱中,安迪不断用言行向瑞德传递一个信息:自由可贵、希望至善,无论生命如何不堪,都不可绝望。尤其是安迪越狱前同瑞德的约定给了他决定性的生存希望。出狱后的瑞德也曾考虑如何违规以便回到监狱,甚至考虑要步老布后尘,但当他为履行朋友之约来到巴克斯顿牧场那棵大橡树下取出铁盒得知安迪还在等他去芝华塔尼欧做帮手后,他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也走在了体制化的边缘,差点给体制折断双翼走向自我毁灭。正是安迪用积极与希望的岩浆融化了瑞德消极与绝望的冰峰,通过个人力量的感召使他从浑浑噩噩中醒来,在沉沦中看到希望,没有走上同老布一样的绝路,获得了自由与重生。老布选择了逃避与结束,而瑞德在安迪的帮助下选择了接纳与开始。

(三)坚守信念,冲破迷墙

主人公安迪虽身处监狱,但其灵魂始终自由,只是身体禁锢在了一个失去自由的地方,心灵的自由却从未远离过这个面带笑容的人。他始终是自己的主宰,虽在体制之内,却从未迷失自我、放弃自我。对生命与自由的坚定信念使他充满希望,一种不可磨灭的自由的光辉一直照耀着他,即使肉身被坚硬围墙挡着,得不到自由,但他的心永远不会被体制禁锢,他的内心一直被希望牢牢保护着。出于对外界自由生活的向往及对自身无罪的认定,他坚信总有一天能救赎自己,重获本应属于自己的自由。与芸芸囚众将希望视作“危险东西、精神苦闷根源”不同,安迪坚信“希望是人最美好的拥有,只要自己不放弃,希望就会永远相伴相随”。20年牢狱生活不但没有泯灭安迪内心深处的希望,反而让倔强的他无时无刻不在积极构筑着自己的希望,一步一步为自由铺路。从他迈进肖申克第一步起,他便表现出与众不同。对于一个进入肖申克的囚犯来说本应大哭大嚎的第一晚,安迪却一声未吭,使得眼光锐利的瑞德赌输掉了两包烟。面对“姐妹花”的强暴,势单力薄的安迪独自抗争着,从未想过屈服放弃。狱众中,唯有安迪能保持内心宁静,在高墙环伺之下闲庭信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冷然面对生活的捉弄,面对着外部环境的侵蚀与诱惑依然可以始终如一,保持清醒头脑。靠着内心这股力量,他仅花了19年时间,用一把可以放在《圣经》里不被发现的小鹤嘴锄,经过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敲凿,凿开了厚实的狱墙,凿出了在瑞德看来至少得六百年才能挖通的地洞,凿开了通向自由的隧道。最终在一个雷雨交加之夜,爬过500码长的污粪管道,在暴风雨中扯掉囚衣,张开双臂尽情拥抱身心自由,彻底告别了地狱般的肖申克,奔向希望的天堂——芝华塔尼欧。安迪的行为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自由主义的个人价值与权利,体现着对个人自由与平等的追求以及一种深植内心的去体制化思维。此外,冤狱错判赋予安迪的出逃以正义之名,他对自由的希望与追求并不是逃避应有罪责,相反,他仅是为了争取属于他的自由和梦想。他曾经以为可以用一种光明正大的方式使自己自由、磊落地走出肖申克的四壁高墙,而当这种渴望被诺顿彻底地枪杀了之后,他惟一的选择似乎只有这种极端的方式了。这恰恰与自由主义一个理念契合,即当一个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他有权通过一切不伤及他人的手段自救,而没有义务首选执行主流的社会规则,因为制度运行的不确定性和低效率,无法保证人应有的自由权利最大化。[3]

三、结 语

综上所述,自由主义强调自由、平等、博爱、正义、尊严、价值以及反对体制化与伦理教化思想在主人公安迪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正是这种自由主义精神,敢于与权势斗争为狱友争取自由权利,能够帮助瑞德走出“体制化”避免重蹈老布覆辙,并最终使自己成功越狱奔向自由。正如影片中一句台词“有一种鸟是注定无法被关在笼子里的,它们的羽翼太过丰润”,这正是本片对自由主义的真实写照。同时,影片也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对自由主义的追求过程会充满了坎坷和艰辛,但若没有追逐的勇气和信念,那将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参考文献]

[1] 吴春华.当代西方自由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7-40.

[2] 启良:西方自由主义传统[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72-74.

[3] 李强.自由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65-68.

[作者简介] 刘晓静(1981— ),女,江苏南京人,硕士,三江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文学、教学法。

1.头条娱乐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头条娱乐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头条娱乐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头条娱乐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头条娱乐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