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功夫熊猫》是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要题材的美国动画喜剧电影,影片一经上映即获得巨大成功,2011年梦工厂又推出了续集《功夫熊猫2》。《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的场景音乐写作与电影画面的配合十分精妙,作曲家吸收了中国民族音乐和戏曲音乐的重要元素并糅合了西方交响乐的精华,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独一无二的配乐风格。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功夫熊猫》和《功夫熊猫2》中的场景音乐来阐述影片配乐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功夫熊猫》;场景音乐;特点;特色
2008年由好莱坞打造的中国功夫题材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一经问世即获得巨大的成功,影片中对中国元素的巧妙运用和武侠精髓的神奇融入是整个影片的一大亮点。从故事背景到角色设计,从美术设计到音乐创作,每个领域都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影片中的配乐中西合璧且独一无二,给广大观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股熊猫旋风一直持续到2011年,当《功夫熊猫2》问世后,影片再掀中国功夫和武侠梦的狂潮,第二部中的熊猫大侠为了天下苍生和正义而战,中国式的音乐元素和西方交响乐的完美融合,带给观众们听觉上的盛宴。①两部影片的配乐由著名作曲家汉斯·季默和约翰·鲍威尔操刀制作,两位影视作曲家都紧扣片中中国功夫的武打场景设计,运用熟练的影视配乐作曲技法,并大胆的吸收与借鉴了中国戏曲元素和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同时,在这两部作品的电影配乐的创作中,作曲家针对片中主人公——笨拙的熊猫阿宝形象,采用了中西方弦乐交互的电影音乐作曲变奏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动感十足、憨态可爱的熊猫大侠形象。影片的中的场景音乐既融入了中国古典艺术哲学的写意之境,又融入了西方古典艺术哲学的写实之境。东西方古典艺术哲学思想在作曲家的笔下可谓是珠联璧合。因此,本文将以《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中经典场面中的经典乐章为例,分析影片配乐的独到之处。
一、中西方弦乐交互的变奏手法
凸显影片配乐的主要特点《功夫熊猫》系列影片中不乏一些正邪交锋的宏大场面,这些交锋场面的代表是《功夫熊猫2》中阿宝和沈王爷邪恶集团的对决。这段描写了当阿宝和盖世武侠洞悉了沈王爷的争霸中国的企图之后,在一行人为阻止沈王爷的火炮出海港路途中,小伙伴们合理分工,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港口的场景中,中西方弦乐交互的变奏手法巧妙运用。场景配乐中的乐章一开始用了仅仅十多秒钟来渲染了反派力量的反扑。随后,主人公阿宝的音乐主题以乐队弦乐组中采用拨奏的技法进行表现,主旋律在不同的音区上进行演奏,主旋律高低起伏、时段时续,管乐组长号的呼啸加入,突然之间又压倒了弦乐组的主旋律,主旋律又在关键时刻争锋而上。电影配乐将影片中敌我之间激烈斗争,你追我赶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当乐曲进行到四五十秒的时候,随着剧情的发展,配乐的速度开始减慢下来。但是,打击乐器组的突然加入,弦乐组的强度亦跟随增强许多。此刻,中国大鼓之声与阿宝音乐主题和盖世武侠音乐主题分别呈现出来,气势恢宏的交响乐队与合唱相互映衬和交织,这种交响电影音乐交互的写法突出了剧情,将影片中敌我之间紧张关系刻画得入木三分。随着剧情的发展,交响乐中的主题音乐逐渐缓和下来,在短暂的休憩之后,迎来了阿宝和沈王爷的巅峰对决。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阿宝领悟到了乌龟大师的“静中取动、天人合一”的极致境界,用太极功夫中的四两拨千斤,打败了威力强大的热兵器,完美地完成了神龙大侠的使命。
中西方协约变奏交互的经典场面还出现在第一部的浣熊师傅和阿宝在桃树下分享包子的情景中,此时的配乐充满了浓郁的中国风和农耕社会典型的自给自足式的欢欣愉悦,其中又夹杂着西方管弦乐创造出的温馨和感人落泪的感官刺激。在配乐的初始部分,中国传统乐器扬琴在高声部奏出了鲜明的、欢快的、轻快放松五声调式旋律,在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分享包子的欢乐和喜悦同时,低声部中的弦乐旋律在高声部扬琴的引领下,这种的配乐仿佛又将观众回到了那个祥和美丽的——和平谷地。伴随着西洋打击乐器马林巴的加入,第二次主旋律在跳跃的扬琴之中,好像如小河流水一般,使观众感受到了无限的生机和希望。在此处,作曲家画龙点睛之举还在于采用了典型的中国民歌中的山歌作曲手法。扬琴与交响乐犹如片中师徒二人在对话与交流,一问一答,相互呼应。弦乐进行到中间,此时的旋律中西交替,互为烘托。梆笛在打击乐敲击出中国戏曲节奏中间吹奏将主人公阿宝俏皮和幽默刻画得惟妙惟肖,此时的大鼓和马林巴将奋发向上的武术精神进行了渲染与刻画。当弦乐接近尾声之时,旋律开始了回旋,优美的弦乐组代替了高声部的扬琴,音域由低到高,这种搭配的好处是既突出了主题又配合了其他民族乐器的声音。最后,配乐在弦乐组的拨奏中逐渐停止。此时的乐曲带给观众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就好像刚刚听完看似平凡却有蕴涵着无限真理的故事一样。最终银幕留下那一株小桃树苗,这一株小树苗还是当年乌龟大师点化浣熊师傅的时候种下的,如今却破土初立,带给人们意犹未尽的无限遐想。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乐章在创作时采用了中国音乐典型的旋律创作手法——“鱼咬尾”。鱼咬尾,是一个非常中国民族民歌的旋律创作手法,观其字面意思可知,就是用前一乐句的最后一个音作为后一乐句的第一个音来写作旋律的一种旋律写作手法,在音乐语言的使用上讲究前后紧密衔接,节奏流畅多变,配器巧妙细腻,演奏丝丝入扣,音乐乐句之间整齐匀称,环环相接,连绵不绝。就好像是一条条的鱼儿头尾互咬串在一起,因而,民间给它起了一个既生动又形象的名字“鱼咬尾”。 这种头尾衔接的思维特质不仅在音乐创作中得以体现,还出现在古典的诗歌里,例如五言绝句“明月照千里,千里寄相思。相思成痴梦,梦里两依依”,这种创作手法也正是音乐与诗歌相通相同的印证。
影片中还有一些搞笑打趣的场面,也体现出中西放音乐的相互交融和相互借鉴。阿宝的插科打诨是令人捧腹的经典,这些场面有很多,例如阿宝想坐火箭进翡翠宫参选神龙大侠,结果被墙挤歪了脸的场面;初被乌龟大师选中做了神龙大侠却不被众人承认,跌打碰撞被师父踢下山坡时的场面;发狠练功却被练功房折磨得鼻青脸肿的场面;被螳螂针灸到面瘫的场面;在宫门监狱里自导自演劝说两位前辈站出来联手抗敌的场面;在狭窄的巷子里歪歪扭扭横冲直撞的场面等。这些场面的配乐要么加入蓝调和桑巴的元素,要么使用中国传统戏曲里德打击乐器敲打出滑稽的场面锣鼓点,要么采用了交相呼应的上滑音和下滑音,要么就模拟出好莱坞间谍片似的音乐效果,要么是几种音乐元素的混搭使用。但是,无论当时的处境如何令人捧腹,眼前的形式是如何的严峻,神龙大侠阿宝都锲而不舍、异常乐观、勇敢执著。
二、中国戏曲音乐元素的大量运用
使影片配乐独具特色《功夫熊猫》的影片开头是一段名为《英雄》的招牌旋律,在开场音乐中,被作曲家非常的地道采用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开场。配乐的旋律采用五声调式,以中国的笛子、二胡、铜锣为起声,与影片中中国山水画写意之境相配合,犹如一位中国老人在给观众讲述一个意味深长的中国故事。随着民族乐器琵琶和二胡的加入,在透着中国大侠特有的孤寂意蕴中,大锣敲响了整个电影的序幕。 但从乐曲的第41秒开始,音乐进入了神龙大侠的主题,此时的影片画面描写的正是在阿宝梦中神龙大侠挥洒武功惩恶扬善的场景,在这段乐曲的配器上作曲家采用了中西合璧式的写法,其中选用了非常典型的美国爵士音乐,架子鼓的鼓点和铜管乐器的滑音配合着上行的中国传统五声调式的弦乐,渲染出整段音乐中西合璧的特点。在一片强劲的爵士鼓点和武打音效中,武打场面被演绎得淋漓尽致。音乐带给人的感觉仿佛影片不是在讲述一场快意恩仇的江湖厮杀,而是在描写一部轻松快乐的武林笑谈,观众的感官被这种新奇的体验牢牢地抓住,并迅速产生强烈的参与感和代入感。
戏曲元素的精彩运用还出现在浣熊师傅教授阿宝习武的“试图抢包子”片段中。刚上山的阿宝又懒又馋,浣熊师傅在偶然间发现美食对于阿宝的诱惑是异常巨大的,面对美食的诱惑阿宝什么都可以舍弃,于是浣熊师傅就精心设计出“抢包子”这一另类传授武功的训练科目,这样的设计是可以激发阿宝习武潜能的。也正是通过这个关键性的发现和实践,使得阿宝得武艺大大增强,而且借此找寻到了自己强大的内在潜能。这样的结果也印证了乌龟大师对于浣熊师傅的教诲,那就是“相信自己,因材施教”。作曲家在为这段情节编曲的时候,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曲目《龙虎斗》。当阿宝在食物的引诱下,奋不顾身又不得要领地翻滚、跳跃、瞠目、弄舌,肥胖的身材做着一些前所未有的剧烈腾跃动作,为了自己的包子哪怕是短暂的失败也不能退却,反而愈挫愈勇、屡败屡战,其中巨大的反差往往能逗得观众们捧腹大笑欲罢不能。而此时的浣熊师傅更加出彩,一双竹筷教棒上下翻动、虎虎生风,笨拙的阿宝一点便宜都占不到,浣熊师傅的“包子计”吸取了中国民间传统戏法“仙人摘豆”,它将包子藏在三个碗中并快速地调换以训练阿宝捕捉目标的眼疾手快,整段设计不仅巧妙并富于中国民间特色,而且节奏明快一气呵成。为了配合画面动作的快速交替和纵横切换,凸显出整个情节设计中的独具匠心,将独特的习武韵味和师徒心灵相通的精神畅快感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段情节的配乐使用了精彩的打击乐组,打击乐器利用中国戏曲中的急板以及本身乐器的特有音色,在强弱有序之间,将阿宝师徒你来我往的抢包子场面刻画得妙趣横生。当这个桥段结束的时候,妙趣横生的配乐却戛然而止了,剧里画面中师徒二人那无限欣慰和心悦诚服的情感,通过交互的眼神。不但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美好的遐想,而且也为影片之中师徒二人那亦师亦友、互敬互惜的真情而感动。
三、结语
电影艺术往往是通过画面的流转、场景的切换和故事情节的内涵来打动人心的,而那些贴合剧情又精妙绝伦的影片配乐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功夫熊猫》系列影片的场景配乐既不失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特色也不失汉斯·季默式的场景音乐的创作精髓,将中国的民乐和电子曲风融为一体,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电影配乐的创作手法,值得深入研究并进行发扬和继承。
注释:
① 赵云:《〈功夫熊猫〉系列电影音乐评析》,《电影文学》,2012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 曾田力.影视剧音乐艺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2] 张建翔.影视动画音乐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3] 赵云.《功夫熊猫》系列电影音乐评析[J].电影文学,2012(04).
[4] 葛平波.从《功夫熊猫》谈场景音乐的中西结合[J].黄河之声,2011(24).
[作者简介] 王锦(1979—),女,河南开封人,硕士,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