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黑天鹅》中“白”与“黑”的绝美演绎

电影文学 / 2017年08月01日 18:45
[摘要]美国心理惊悚影片《夺命黑天鹅》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导演,娜塔丽·波特曼担任主演,著名演员米拉·库妮丝、文森特·卡塞尔参演,该片荣获2010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提名等重量级奖

音乐

[摘要]美国心理惊悚影片《夺命黑天鹅》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导演,娜塔丽·波特曼担任主演,著名演员米拉·库妮丝、文森特·卡塞尔参演,该片荣获2010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提名等重量级奖项。本文将以《黑天鹅》中妮娜在饰演天鹅皇后前的身心变化为视点,充分关注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在影片中交错现实与幻象的叙述手法,浅论影片《黑天鹅》中“白”与“黑”的绝美演绎。

[关键词]《夺命黑天鹅》;绝美;“白”;“黑”;本我

美国心理惊悚影片《夺命黑天鹅》又译《黑天鹅》,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导演,著名演员娜塔丽·波特曼担任主演,凭借在《夺命黑天鹅》中的出色表演,娜塔丽·波特曼折桂2010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这一至高荣誉。此外,著名演员米拉·库妮丝、文森特·卡塞尔的参演也为影片增色不少。影片《夺命黑天鹅》情节曲折、悬念叠生,讲述了女主人公妮娜在出演天鹅皇后前的身心挣扎,堪称白天鹅化身的妮娜在过往的数十年间一贯懦弱而羞涩,而成功饰演邪恶的黑天鹅的压力使妮娜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幻觉,正是在这种现实与幻觉的交错中,妮娜最终获得了完美,同时也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在《夺命黑天鹅》中十分重视人物心理活动的描述,细观之下,外表乖巧的妮娜拥有双重性格,一直被压抑的真实性格在饰演天鹅皇后这一极端情境中得以爆发,使表征邪恶的“黑”与指向纯洁的“白”这两种对立品性在主人公妮娜心中上演了一场残酷而美丽的交锋,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特刻画也是《夺命黑天鹅》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的重要原因。

“白”与“黑”是影片《夺命黑天鹅》的两个最重要的关键词,从表层含义上而言,“白”是《天鹅湖》中的白天鹅,白天鹅是一位被施以魔法的美丽姑娘,需要王子的吻才能够转变成为人形,它善良、美丽、纯洁,同时善良纯洁的品性也使白天鹅软弱而被动,最终被黑暗势力控制的它只能以“白天鹅之死”而落幕。与“白”相似,“黑”的表层含义是黑天鹅,在《天鹅湖》中的黑天鹅充满了魅惑的邪恶气息,就在王子将要吻醒白天鹅之时,同样美丽的黑天鹅出现了并成功地引诱了王子,直接导致了白天鹅之死。从深层含义上来说,善良纯洁的白天鹅象征着女主人公妮娜28年以来在母亲的控制下所展现出来的品性;而魅惑邪恶的黑天鹅则指向了妮娜在极端情境中所释放出的压抑已久的本真自我。本文将以《夺命黑天鹅》中妮娜在饰演天鹅皇后前的身心变化为视点,充分关注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在影片中交错现实与幻象的叙述手法,浅论影片《夺命黑天鹅》中“白”与“黑”的绝美演绎。

存在主义者萨特在秉持存在主义核心理论——存在先于本质——的基础上发展了这一论断,他认为处在极端情境中的人所选择的存在方式能够真实地展现出主体的本质,同时人的本质并不是先觉固定的,而是伴随着他所选择的存在方式而逐渐明晰确立的,在生命延续的存在状态未结束之前,我们无法准确定义出主体的本质。[1]在《夺命黑天鹅》中,妮娜在母亲的严厉的教导与约束下以乖巧纯洁的形象出现,成为在《天鹅湖》中饰演白天鹅的不二人选,但如果导演仅仅简单地讲述妮娜与白天鹅这一形象的契合程度,那么影片将因缺乏戏剧冲突而走向平庸。在影片中,剧团为了在新一季的演出中使老剧目《天鹅湖》惊艳登场,决定选择一位新的优秀的芭蕾舞演员同时饰演邪恶的黑天鹅和纯洁的白天鹅即天鹅皇后这一形象。达伦·阿伦诺夫斯基通过设置这一预设情节巧妙地在影片中为女主人公妮娜设置了一个极端的情境,一贯乖巧的妮娜为了成功饰演自己一贯不擅长的黑天鹅而不断寻求方法,而同一剧团的演员莉莉的出现激发了妮娜压抑已久的邪恶、魅惑的品质,成功饰演黑天鹅的妮娜获得了自己追求的完美,同时也因精神分裂而走向了死亡,上演了一场绝美的《天鹅湖》。

一、无力超越的“白色”绝望

在影片《夺命黑天鹅》中,女主人公妮娜一直生活在一个纯洁的粉白世界之中,这种不合时宜的单纯使她生活在无力超越的绝望之中。淡粉色的大衣、白色丝绒围巾、粉白色的房间布置……这些粉色与白色准确地烘托出芭蕾舞演员妮娜单纯到枯燥的生活。影片开始时,自幼学习芭蕾舞的妮娜已经是一位28岁的成年女性,但不合时宜的粉白色却暴露了妮娜真实的心理年龄——一个在母亲的保护和管教中的小女孩儿,妮娜从不关心和涉足芭蕾舞以外的世界,甚至从未谈过恋爱,而种种怪异的现象均来自母亲对于妮娜的绝对控制之中。同时,习惯于这种约束之中的妮娜也变得被动而懦弱,长期压抑自己的本真自我,无法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

弗洛伊德所提出的精神分析理论深刻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文艺创作,无论是在小说创作领域还是电影制作中均能够看到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即为潜意识理论和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在指导人类行动的意识之下存在着广阔的不被主体察觉的潜意识领域,潜意识受本我控制,遵循快乐原则,指向主体真实的情感与品性;而超我则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受道德与伦理的束缚,时刻监督着自我,二者的综合便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自我。[2]在《夺命黑天鹅》中,妮娜母亲这一人物就是妮娜超我的具象化形象,母亲因爱情而放弃了自己钟爱的芭蕾舞事业,这种牺牲却没有使她获得应有的幸福,妮娜单亲家庭的生活很好地暗示了母亲在事业与婚恋中的双重失败。关于芭蕾舞的遗憾与对于婚恋的失望使母亲将所有的期望寄托于女儿妮娜身上,她希望妮娜能够成为一位出色的芭蕾舞演员,所以母亲禁锢着妮娜的整个生活,限制她的生活,使妮娜的生活中只有芭蕾舞为伴,训练后催促其回家的电话、睡前响起的芭蕾舞音乐盒、粉白的房间布置……[3]母亲的管教与控制使妮娜停留在小女孩儿的生活中并逐渐变得懦弱。可以说,妮娜的自我在超我的约束下从未显现,过分的压抑也埋下了妮娜最终走向精神分裂和现实死亡的种子。

在母亲影响下的妮娜除了过分单纯之外,还习惯性地追求完美,懦弱的她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即偷取剧团原天鹅皇后贝丝的东西,她无法控制自己对于贝丝使用过的东西的渴望,因为妮娜希望自己和贝丝一样完美。事实上包括贝丝在内的所有演员无法真正完美地演出天鹅皇后,正如精神分裂前的妮娜能够完美出演纯洁怯懦的白天鹅,而放荡随性的莉莉能够将黑天鹅的魅惑邪恶淋漓尽致展现一样,成功出演白天鹅与黑天鹅需要不同的特质,很难完美地统一。在追求完美的巨大压力下,妮娜身处无力超越的“白色”绝望之中并逐渐走向精神分裂,一方面她在超我的控制中延续白天鹅的纯洁;另一方面在长期受到压抑的自我的爆发中妮娜展现出了与白天鹅背道而驰的黑天鹅的邪恶与魅惑,由此观之,冲破限制而爆发出来的自我是妮娜成功饰演天鹅皇后的必经之途。

二、穷途末路的“黑色”完美

编剧托马斯请来的芭蕾舞演员莉莉的出现,使妮娜感受到了威胁,莉莉放荡不羁的个性十分适合饰演黑天鹅,而托马斯对于莉莉的肯定更加剧了妮娜的紧张情绪。在备受压力的极端情境中,妮娜的精神开始分裂,而影片也开始了现实与幻想的交织演绎。在天鹅皇后的初选中,妮娜出色地展现出了白天鹅的纯洁特质和悲剧美感,但当她怀着紧张的情绪饰演黑天鹅时,莉莉的突然造访打断了妮娜的演出,使黑天鹅的表演以失败告终。事实上托马斯在妮娜的日常排练中就已发现妮娜无法将黑天鹅的魅惑特质展现出来,她一直在拘谨地控制着自己的每一个动作,以至于无法释放激情。初选后的妮娜十分担心失去饰演天鹅皇后的机会,她决定找托马斯谈谈,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有魅力,能够饰演黑天鹅,妮娜涂抹了从贝丝那里偷来的红色口红,托马斯在看到妮娜的努力后改变了初衷并热烈地亲吻了妮娜,在亲吻中妮娜不自觉地咬破了托马斯的嘴唇,或许正是这一有反常态的举动使托马斯看到了妮娜深藏于内心的自我和饰演黑天鹅的潜能,于是托马斯建议妮娜体会自慰的快感以帮助她释放激情。

为了向妮娜道歉,训练结束后莉莉找到妮娜并邀请其共进晚餐,在微醉的状态中,妮娜的超我放松了对自己的控制,她幻想着与莉莉回到家中并激烈地交欢。此后影片展现出了充满幻觉效果的一幕,妮娜的身体发生了变化,她的腿折断了,皮肤上的黑色羽毛不断生长,这象征着妮娜的蜕变。来到剧团进行训练的妮娜发现莉莉并没有与她共度夜晚,她只是依照托马斯的建议进行了自慰,但这却是妮娜释放自我的开始,她逐渐能够感受到了黑天鹅魅惑的特质。《夺命黑天鹅》中的一个细节设置也具有很强的象征作用,即在自慰后,妮娜的训练服从白色变成灰色,象征着妮娜内心的“黑”色品质开始苏醒,这也是妮娜向真正的黑天鹅迈进的开始。

影片的高潮出现在妮娜饰演天鹅皇后的过程之中,在成功地演出了白天鹅后,妮娜回到化妆间准备更换妆容出演黑天鹅,然而发现莉莉在自己的化妆间中已经穿上了饰演黑天鹅的芭蕾舞裙,备感威胁的妮娜在与莉莉的厮打中撞碎了玻璃并用碎玻璃杀死了莉莉。在匆忙地将莉莉的尸体移入卫生间后,妮娜充满自信地上场了,红色的瞳孔与黑色的翅膀等虚幻的意象隐喻着妮娜的蜕变,将魅惑而邪恶的黑天鹅演绎得淋漓尽致的妮娜获得了观众们热烈的掌声。再次回到化妆间换装准备上演最后一幕——白天鹅之死——的妮娜在莉莉的敲门声中惊醒,她发现刚才被杀死的并不是莉莉,同时腹中的玻璃碎片和渗出的鲜血也毫无疑问地证明了妮娜在精神分裂的状态中谋杀了自己。清醒后的妮娜回归了以往的纯洁与怯懦,对于完美的追寻使妮娜坚强地用粉扑遮盖住了泪痕,忍痛上演了白天鹅之死,谢幕后的妮娜鲜血蔓延,走向了穷途末路的“黑色”完美。

三、结语

在《夺命黑天鹅》中,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为我们展现了一幕现实中的“白天鹅之死”,女主人公妮娜在母亲的严厉管教与约束中保持着与年龄不相符合的单纯与怯懦,而饰演黑天鹅的挑战使妮娜陷入了极端的境遇之中,追寻完美的妮娜选择了改变自己去适应天鹅皇后的角色要求。在托马斯和莉莉的引导下妮娜开始释放压抑已久的自我,但28年来象征超我的母亲的控制使妮娜难以调和喷涌而出的本我,更难以将超我和自我和谐地统一在正常的自我之中,这也是导致妮娜精神走向分裂的内在原因。精神分裂的妮娜杀死了幻想中的劲敌莉莉,而现实中她却将玻璃碎片刺向了自己的腹部,这一情节设置象征着妮娜心中的黑天鹅杀死了白天鹅,也预示着妮娜天鹅皇后的成功饰演。

[参考文献]

[1] 王炎.娜塔莉·波特曼的黑天鹅之舞[J].大众电影,2010(24).

[2][奥地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38-343.

[3] 宋敏.《黑天鹅》娜塔莉·波塔曼的独角戏[J].东方电影,2010(11).

[作者简介] 罗耀慧(1976—),女,四川泸州人,硕士,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1.头条娱乐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头条娱乐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头条娱乐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头条娱乐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头条娱乐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