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片《美丽人生》的心灵启迪

电影文学 / 2017年07月31日 18:23
[摘要]影片《美丽人生》是一部由意大利导演罗伯特·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这是一部通过一个以前完全未触及的视角来展现犹太集中营的影片。对于战争的表现不再仅仅是它给人们带来的残酷,而是由爱所带来的亲情以

音乐

[摘要]影片《美丽人生》是一部由意大利导演罗伯特·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这是一部通过一个以前完全未触及的视角来展现犹太集中营的影片。对于战争的表现不再仅仅是它给人们带来的残酷,而是由爱所带来的亲情以及种种欢乐和感动,是那片黑暗中的感人爱情、伟大的父爱同男人的责任感给我们带来感动的泪水。影片让观众从欢笑和泪水中感悟生命的美好和意义。即便时而会有黑暗,人生也会在爱的指引下变得美好而生动。

[关键词]《美丽人生》;爱情;亲情;生命真谛;感动

本片是著名的意大利电影,是由意大利国宝级导演罗伯特·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该片曾在第七十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一举拿下最佳外语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音乐三项大奖,一举成为那届奥斯卡最大的黑马;除此之外,还获得了当年法国凯撒最佳外语片,夏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还有南斯拉夫电影,中、美、日、韩电视剧,多部音乐专辑,相声等文艺作品与之同名。这是一部关于二战的电影。在我们心中,二战是血腥的,到处都是硝烟弥漫的场景,人民生活在一个水深火热的时代;《美丽人生》与其他关于二战影片相同之处就在于是描写犹太集中营的影片,但它使用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反映战争,诠释了二战的另一番风景;影片中没有战乱带来的民不聊生,它让我们在欢笑声中含着泪水去领悟爱的伟大,这便是本片的亮点之一。他用独特的视角以及新颖的叙事方式和深沉的表现手法对亲情和爱情进行了巧妙和完美的融合,给我们描绘了一场充满了爱和感动的人生之旅。诠释出人生因为有爱才美丽的人类永恒的主题。在影片中,爱恨苦乐交融,伴随着人性的光辉而显现出顽强的生命之美。在真与假、虚伪和现实交融在一起而编织出的奇幻的人生境遇以及在种种困难面前所表现出的乐观和豁达、残酷的现实面前变得如此强大,震撼人心。

一、影片简介

1939年春天,战争的阴霾笼罩着欧洲大地,憨厚而乐观的犹太青年基度来到了意大利阿雷佐的斯坎小镇准备开一家书店,途中邂逅了年轻美丽的女子多拉,多拉是镇里的小学教师,她的未婚夫是当地的一个纳粹走狗。基度则陷入和多拉的爱情之中,将她视作自己心中的公主。最终用自己过人的幽默和胆识赢得了多拉的芳心,有情人终成眷属,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几年过后她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乔舒亚。而基度也在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中收获了自己的梦想中的书店。他们一家人共同过着幸福美满的和谐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这种幸福并没有持续太久便随着战争的开始而变得灰飞烟灭。也就是在乔舒亚5岁的时候,随着惨无人道的反犹太政策的实施德军开始在意大利实行惨无人道的迫害犹太人的行为。有着犹太血统的基度和乔舒亚也被纳粹分子抓进集中营。而多拉即便是没有犹太血统,却也因为儿子和丈夫被抓而要同行。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中,基度想尽办法和日夜思念的妻子联系,同时为了保护儿子童年不被破坏从而使他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而影响今后的人生,基度告诉儿子他们在一起玩一个游戏。只要他们能够遵守游戏规则,积满1000分,就能够得到一辆真坦克作为奖励。孩子在父亲善意的谎言下“幸福”度过了在集中营的时光,并看到了自己梦想的坦克。天真好奇的儿子对基度的话信以为真,强忍了饥饿、恐惧、寂寞和一切恶劣的环境。

最后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德国战败的事实已经显而易见。集中营的纳粹们开始分散开来。基度在最后的时刻将他的儿子藏好,并叮嘱他在没有人之后再逃出来。之后他便化装去找妻子。然而最后没有逃脱被抓捕的命运而被德军发现。我们难以忘记他在被押解的道路上,看到儿子那双闪烁的大眼睛时故意做出的最后几个滑稽让人发笑的动作,这便让后来的泪水变得更加酸楚。让那幼小、孱弱的心灵再次相信了他所编织的美丽的善意谎言:这不过是游戏的一部分,这种谎言就变得更加让人感动。

第二天的早上,一切都恢复了原来的平静和安宁。乔舒亚从躲着的铁箱子中走出来到外边阳光普照的世界中。这个时候,乔舒亚的身后传来了轰隆的履带的声音,一辆坦克开到了乔舒亚的面前,乔舒亚更加相信了父亲的诺言,真的赢得了一辆坦克。这个谎言变得更加真实而又美丽。

而那个美丽的人生便通过这个最后的细节展现开了。坐在坦克上的乔舒亚在美国兵的怀中看着周围他的父亲用生命换来的美丽的世界,原本悲凉的故事让这种温暖有了一种寒冰化解的感觉。当他从蹒跚的人流中发现妈妈并重新投进妈妈怀抱时,他激动地欢呼着:“妈妈,我们赢了!”多拉举起儿子,流着眼泪笑着说:“是的孩子,我们赢了!”

在明媚的阳光下,我们似乎看到了乔舒亚未来美丽的人生。没有人再提及那个为儿子的幸福人生献出生命的父亲在哪儿,而过了许多年之后,长大的乔舒亚才会在他拥有的生活中感受到父亲为他付出的一生的爱。

二、《美丽人生》的感动

首先我们感动的是爱与美丽。对于影片的主题,很多人都对这部影片有着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观点是对于父爱的表达和传递;第二种是对于法西斯的罪行的揭露和鞭笞;最后是对于孩子的关爱和教育。无论从哪个角度论述,都是解释得通并符合情理的,并可以从中鉴赏出美的意义。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是多元立体的,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欣赏。而这部影片之所以可以感动我们,因为其中蕴涵了无限的爱、美好、真情等温暖的东西,故而成为经典闪烁在世界影坛中,经久不衰。其中最令人感动的就是父亲那伟大而又精心的爱。

影片中,父爱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局限在一种单纯意义上的付出和说教,更是一种幸福人生的引导。不同于以往的是,这种“伟大”竟是通过反法西斯的题材具体表现的。但是和一般反法西斯题材不一样的是,它不向孩子灌输我们以往所知的那种父母私欲下的强求,对孩子说什么牢记耻辱,并“阴魂不散”灌输报仇的思想。这种自私的冤冤相报是完全没有穷尽的,这种私欲下的要求不是爱,而是一种对孩子的束缚,更不会给下一代带去快乐和幸福。影片中出现过这样一个情节,当孩子看到一个橱窗上写着“犹太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便同大多数孩子一样问父亲为什么不可以。父亲的回答却出乎我们的意料:每个人有不同的喜好。他们只是不喜欢罢了。这就好比在一家西班牙五金门口有着“西班牙人和马禁止入内;在另一家蛋糕房上写着“中国人和袋鼠”禁止入内的道理是一样的。相反的是,这种事情如若发生在中国,我们则会看到完全不同的场景。我们可以联想到在上海租界曾经出现的“华人和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似乎我们处理的方式并不是源自于爱的出发点,而是一种对当下自己愿望的抒发和表达。中国人教导孩子的方式便是:陈真一脚把这个代表殖民耻辱的牌子给踢飞了,这一酣畅淋漓的场景让我们至今难以忘记,也确实震撼人心。然而我们在这样的场景中,完全只在乎态度而忽略了立场。这一脚,通过灌输暴力的思想让孩子在小小年龄就感受到一种复仇和胜利的快感,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播种下仇恨的种子,形成狭隘的爱国主义思想。最终我们在孩子的心中留下的不是爱,而是一片冰冷的荒漠。让他们心中充满了没有意义更无法终结的仇恨。

影片中,父爱的另一方面的表达便是父亲对孩子童年和童心的保卫。这种保卫又是建立在自己童心的基础之上的。保卫童年和保卫童心首先要自己拥有一份童心,自己首先要回到童年。就像电影中的基度,带着童年般的热情和乐观为孩子做一场令人吃惊的“游戏”。

尽管战争永远充满血腥和死亡,永远给人们带去生离死别,但是对于这种生活已经丢给我们的责难,我们永远有权利去选择的。作为父亲,他首先想到的便是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完整的快乐的童年,这种爱的力量会让孩子今后的生命走更远。让孩子不会在战争的阴霾中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和游戏的快乐,让战争没有起到它所希望的破坏性的作用,使其对孩子的生命的破坏降到最低。在泪水中微笑,挺过人生的苦难而求得人生的生存需要智慧和坚强的品质。父亲对孩子的爱和善良,让我们读懂了善良和乐观的态度在人生的旅程中、在艰难的困境中给我们渡过难关的勇气和力量。这是对父爱最伟大的无声的诠释。他用自己的生命来延续了儿子的生命。因为一个完整的童年会点亮一个孩子的整个心灵,让孩子懂得生活的意义和乐趣,于是生命也变得更加完整。同时孩子竟然是在快乐和幸福以及游戏的愉悦中度过那个可怕的岁月的。整部影片中我们一起在游戏的欢笑中体味着父爱,在欢乐的氛围中体味着生离死别,这是别样的感动。这是可以总结整部影片的情节,用荒谬的态度对待人生的荒谬,用乐观的精神对待人生的丑陋和难堪,用爱化解生命不可预知的冰寒。这也是贝尼尼自己的人生态度在舞台上的展现吧。

“回到童年”,对于儿童来说是使他(她)回到应该属于他(她)的天地,而绝不是在童年的窝里冬眠。生活的确需要去奋斗,要“有所取”,可是生活是人生的过程,如果失去了过程中的乐趣,不是去做生活的主人,而是沦为生活的奴隶,这样的生活必不是成人们所追求的,肯定也不是孩子们所喜欢的。把童年还给孩子,就像把天空还给白云,把草原还给牛羊,把星星还给夜空,把歌唱还给小鸟,让孩子拥抱自然,拥抱生活。正如电影中“游戏”——把残酷当作游戏。对成人,则是要给成人一个从头再来的机会,像片中的父亲一样为呵护孩子纯洁的心灵不惜牺牲自己。即便结局是在一种温暖中我们无法抑制的泪水,但似乎这种牺牲更有深层上的意义,让我们在人生之路上有了一种无形的力量。这正是爱的力量。因为父亲的呵护,在儿子乔舒亚的心目中,生活一直是那样纯真和美丽,他甚至以为真的赢得了一辆真正的坦克,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却不知道父亲已经永远离他而去。只有在这样的电影中,我们更能深刻地看清人性关怀和人文道德的真谛。这也是影片让我们为之感动的真谛。

三、结语

当我们看到《美丽人生》中的父亲最后一次迈着滑稽的步伐在儿子的视野中消失的时候,那消失在浓雾弥散的深蓝色光影中的背影,让笔者体会到一种含着眼泪的微笑。欢笑和泪水构筑起的感动,便是对美丽人生的最高礼赞吧。快乐的王子让美丽的公主得到了幸福。伟大的父爱让孩子收获了一生的幸福。这便是从感动中走出来的最美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彭富春.哲学美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

[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 [意]罗伯特·贝尼尼.演绎美丽人生[J].劲流,编译.世界文化,1999(05).

[作者简介] 刘文超(1983—),女,河北张家口人,张家口教育学院外语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高校英语教学和文学。

1.头条娱乐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头条娱乐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头条娱乐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头条娱乐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头条娱乐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