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呼唤爱的回归

电影文学 / 2017年08月04日 03:08
[摘要]在物质日益丰富、爱情迅速变迁的现代社会,寻找爱情成了人们的一种奢望。爱被赋予了更多的世俗、物化、私欲与杂质,一些年轻人恋爱观在纯真的背后也出现了困惑与迷乱。为此,重温中外百年的爱情电影经典名片,

电影

[摘 要] 在物质日益丰富、爱情迅速变迁的现代社会,寻找爱情成了人们的一种奢望。爱被赋予了更多的世俗、物化、私欲与杂质,一些年轻人恋爱观在纯真的背后也出现了困惑与迷乱。为此,重温中外百年的爱情电影经典名片,对唤起正确的爱情价值情感倾向和爱情的伦理道德回归具有重要的作用。经典电影,将唤起我们对爱情本质的再认识,对爱情的责任意识与道德思考。

[关键词] 经典电影;爱情片;爱情本质;道德回归

爱情,永远是一个美丽的词汇。世界爱情经典电影,穿越了百年电影时空,让一代又一代观众内心受到洗礼,对爱情的本质、爱情的责任及爱情的伦理有了深刻的认识。21世纪的今天,当一切变得那么世俗、那么奢靡、那么刺激、那么毫无情感的珍贵而处处可以获得廉价的所谓爱情时,一些青年观众,他们的爱情在纯真美好之后,因为受到现实社会风尚影响,依然会产生那么多的困惑、迷乱与不解,甚至爱情的放纵、随意与失贞。为了让年轻人懂得爱情,理解爱情,尊重爱情,追求崇高美好的爱情,通过对世界经典爱情名片的播放与欣赏,可以唤起他们美好的情感,升华他们内心对爱的神圣、崇高与对爱的伦理坚守的情感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让爱情之花绽放出华美而温馨的色彩。

爱情伦理学有诸多学派,对于爱情本质、对于性爱与情感关系的认识,对于家庭、责任、道德之间关系的论述等。20世纪伦理学方面最具有研究成果的是爱情伦理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弗洛姆、马尔库塞、赖希对“爱”与“性”的伦理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弗洛姆的“爱情伦理学”是最具有启发性意义。他认为爱情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值得每个成人学习的艺术,爱情不仅仅是情感,也不仅仅是肉欲,在追求成功、名誉、金钱、权势之时,为了自己的幸福,人们更应该花精力去学习爱情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而世界经典名片,让我们在一幅幅生动的电影画面之前,在一个个曲折动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背后,谛听到爱的回声,感受到爱的永恒的魅力。

经典名片展示了爱情的本质是奉献

爱情的本质是什么?柏拉图把爱欲分为“身体爱欲”和“灵魂爱欲”。身体爱欲就是指性。[1]爱情具有自然的本质和社会的本质,自然属性即本能的驱动是爱的生物属性,但爱的社会属性即爱的情感及精神实质则是高层次的本质。爱需要彼此爱抚,更需要灵魂的交流。真正的爱情,是自己首先付出,而不是索取。“因为我爱,我才被爱”,爱的本质是奉献。《罗马假日》《乱世佳人》《魂断蓝桥》《卡萨布兰卡》《泰坦尼克号》《风雪夜佳人》《人鬼情未了》《保尔·柯察金》《刑场上的婚礼》《天云山传奇》等众多中外经典影片,充分体现出爱情的本质,就是对所爱的人无私奉献,甚至为了更伟大的人类解放事业牺牲自己个人的爱情。《罗马假日》是爱情中经典中的经典,大半个世纪以来,感动了无数观众。这部电影的经典,除了喜剧风格,更多的是爱的奉献与无私。安妮公主(奥黛丽·赫本主演)可爱而任性,在短短的一周罗马假日里,巧遇了美国穷记者乔伊·布莱德利(格里高利·派克饰),双双坠入爱河。但公主知道皇室的责任与义务,放弃了爱情,而记者乔伊·布莱德利完全可以一夜成名,成为飞黄腾达的记者,但他没有跌入追逐名利的怪圈,悄然地把一切埋藏于心底,把自己与公主短暂相处的美好经历和影像永留记忆深处。他抛弃功成名就的良机,将偷拍的照片巧妙赠予公主留念。在深情的四目对望中,公主轻轻地对乔说了再见。短短24小时的邂逅,成就了一段永恒的爱情。如果没有乔的忍让与牺牲,没有公主的识大体与皇室道义,仅仅是一段诙谐的爱情奇遇,这部电影断然是不能成为经典影片的。

电影《泰坦尼克号》从过去的黑白片到90年代的彩色片,再到21世纪的立体3D片,一次次吸引观众,感动观众,其充分体现了爱情无私奉献的本质,真正的爱情是经得住生死考验,也可以超越生死。当“泰坦尼克号”沉入大西洋的时刻,船上尖叫声、呼救声、痛苦声、呻吟声响成一片,人们在绝望中惊恐战栗。冰海的一角,男主人杰克紧紧抓住只能够容纳一人重量的一块门板,他用尽全身力气把自己的爱人露丝扶到了门板上,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爱人罗丝,自己则在冰海中被冻死。多少观众观赏到此刻,早已泪流满面,知道世界上情为何物?露丝悲痛欲绝,但她答应了杰克要好好活下去,最终她被人救起,后来过着平静的生活。杰克的生命,换来了自己真心相爱的恋人生命,这就是最伟大的爱情,生死考验的爱情。今天年轻人的恋爱,不乏非常负责任的男生,但也有不少人纯粹是为了摆脱生活的孤独寂寞,根本不懂得爱情的本质,不懂得爱情的义务和责任。过早同居,打胎现象普遍,不关心女性,把女性当作玩物等,这些人的爱情根本不是爱情,纯粹是生理的满足。与杰克与露丝对爱情的行为表现比较,这些人的爱情显得十分鄙俗。

中国电影《刑场上的婚礼》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叙述了革命烈士周文雍和陈铁军的爱情故事。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陈铁军拒绝了胞兄为她安排的出国机会,和周文雍以假夫妻的身份开始了组织起义的机关工作。在革命中经历了考验的他们,最后产生了最真挚的爱情,相互鼓励,相互奋斗,积极投身中国人民的革命解放事业。1927年爆发的广州起义失败后,广州陷入敌人大屠杀的血海之中。由于叛徒的出卖,周文雍和陈铁军同时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们不屈不挠,坚持斗争。周文雍在墙上写下了这样的诗篇:“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1928年初,周文雍和陈铁军被敌人押上刑场。两位烈士态度从容,昂首挺胸,高唱《国际歌》。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上,陈铁军向周围的群众宣布:“我们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结婚的礼炮吧!”这对革命情侣慷慨就义了,以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新中国的五星红旗。他们永远是中国青年的榜样,他们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垂照千古。无论是普通人的爱情,还是轰轰烈烈的战场上的爱情,真正的爱情是经得起任何时刻检验的,真正的爱情本质首先在于奉献和牺牲,唯有付出爱,才可得到爱。为此,经典电影所展现的爱情本质,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与启迪作用。

经典名片表现了爱情的力量是责任

无论有多么浪漫的爱情,离开了责任二字,爱情就显得苍白与无力!《苔丝》是根据英国著名小说家哈代作品改编的经典名片。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就在于两个男人都没有责任感和道德感,都是资产阶级的爱情骗子。苔丝作为一个穷亲戚,去找远亲而本质上却并非表哥的亚雷克,亚雷克是一个花花公子,他深信在资本无所不能的时代,苔丝的美色一定能通过金钱买到,于是他引诱了苔丝,使得苔丝失去了维多利亚时代看得非常严重的贞操。这是苔丝悲剧的开端,后来苔丝自以为找到了另一个真正的爱人安吉尔,安吉尔仅仅是名字上的“天使”,实质上是一个虚妄的伪君子,一个空想家,在新婚之夜,当他自己忏悔了自己是非处男的时候,而听完苔丝的忏悔和倾诉后,即刻翻脸辱骂苔丝是非处女,是一个失去贞操的女人,无论苔丝怎样哀求,他最终抛弃了苔丝,独自去了巴西。甚至当他在巴西事业惨败回归英国后,再次找到苔丝,致使苔丝杀死了“表哥”亚雷克,最终自己被政府判处绞刑。苔丝的悲剧,是资本恶魔带来的社会悲剧,也是一种爱情毫无责任的悲剧,特别是安吉尔,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资产阶级青年,一个主动追求苔丝的有志者,却满脑子的虚伪和封建伦理意识,将苔丝的满腔痴情化为了泡影。

而数十年来,让观众无不感动的另一部经典影片《乱世佳人》,其女主人公郝思嘉是一个自私、冷酷、无情、聪明、不择手段、坚强,却不乏善良、美丽、脆弱的女人,一个集财富、美貌、能干、坚强于一身,让无数男人为她而倾倒的优秀女人。郝思嘉最让人感动的是作为一个女人对爱情的执著与责任。她敢于去爱、无怨无悔,她的整个青春都在爱着阿希礼,没有回报但她仍没有放弃努力。在回到了乡下老家“塔拉”庄园之时,父亲痴呆,母亲病逝,女儿夭折,家中被劫,已经贫穷如洗而陷入了绝境,作为二十岁的她,却毅然担起家庭重负,支撑一家人的生计,以常人难以企及的毅力抗争命运。她始终不渝地爱着阿希礼,并一直照顾与帮扶着他的家庭。正是由于郝思嘉的责任,才使她的形象如此高大、美丽动人。她坚定地告诉所有观众:“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激励着无数观众!在所有经典爱情名片中,最直接展现肉欲与责任的是《廊桥遗梦》,把一个婚外“一夜情”的故事展示得淋漓尽致,但是这是一种让人灵魂痛苦挣扎的肉欲与爱情,家庭与责任纠葛斗争的爱情故事,最终女主人公弗兰西斯卡放弃了私奔,责任让她保全了现有的家庭,将对罗伯特的爱永远埋藏在心中,深深地眷恋写在日记本中,到死了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廊桥上而来纪念她对一辈子也忘不了的婚外爱情“罗伯特”。《廊桥遗梦》是一部真正的悲剧,有一种撕心裂肺的感染力量。爱的热烈冲动与责任的理性克制,让爱情撕裂人的心灵。中国最经典的爱情电影《人生》,对每个年轻人在爱情十字路口徘徊的人都给予了一定的警示,爱情是什么?责任是什么?高加林对刘巧珍的背叛及最终被逐回黄土地的悲剧,同样具有震撼每个时代观众心灵的力量。

黑格尔说:“情感是心灵中的不确定的模糊隐约的部分。”[3]因此,有人说把握情感的定性,本质上就决定了是不可能的。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情观、道德观及价值观,但爱情的基本伦理道德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底线,是爱情本质的内核。无论是现实主义悲剧、喜剧的爱情曲曲折折,还是浪漫主义爱情的热烈激情,或是后现代主义爱情的撕裂与拼贴刺激,只要是爱情,就应该遵循爱情的基本规则。如果离开了对爱的社会属性、精神实质属性的追求,爱情就会变得失去理性、失去尊贵与崇高,爱情就仅仅是本能欲望的占有与物欲的交换利用。《人鬼情未了》风靡世界,一个死后变为鬼的人,却还要爱,还要坚守最珍贵的爱情本质,肉体消灭了,精神却是相通的。《简·爱》中的爱情,感人至深,在于对爱的精神平等与人格的追求;《呼啸山庄》表现出一种超现实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即使死了在荒原上变成游魂也要寻找自己的前世爱人。托尔斯泰说:“爱情的真谛在于精神,而不在于肉欲。”[4]所以,真正的爱情一定是精神的本质大于肉体本能,真正的爱情是灵魂的相互依赖与精神的彼此默契与依托。唯有心灵上的共鸣,才配爱情,才配婚姻。爱情与婚姻是人生一段美好的旅程,人人都有爱情追求与享受的权利,在当今爱情极其畸变的年代,重温世界经典名片,无疑具有重要的伦理道德回归的呼唤作用。

[参考文献]

[1] 柏拉图.会饮[M].刘小枫,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 李中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爱情描写的一些论述[J].文学评论,1994(03).

[3] 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41.

[4] [俄]托尔斯泰.克莱采奏鸣曲[M].臧仲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35.

[作者简介] 常海斌(1964— ),女,北京人,硕士,北京联合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教育。

1.头条娱乐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头条娱乐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头条娱乐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头条娱乐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头条娱乐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