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遇上西雅图》:用语言学琪客电影的中国化

电影文学 / 2017年08月01日 14:37
[摘要]20世纪90年代,琪客文学风靡英美,随之,出现了描述女性生活的琪客电影。此类电影在全球的热映也引发了琪客电影创作的全球化。作为一部描写当代女性成长的电影,2013年3月21日上映的《北京遇上西雅图》秉承了

电影

[摘要]20世纪90年代,琪客文学风靡英美,随之,出现了描述女性生活的琪客电影。此类电影在全球的热映也引发了琪客电影创作的全球化。作为一部描写当代女性成长的电影,2013年3月21日上映的《北京遇上西雅图》秉承了英美琪客电影的特征、风格及精神内核,其对中国当代社会问题的讨论及对美好人性的呼唤又拓宽了传统琪客电影的表现领域,是琪客电影中国化的完美典范,因而在商业票房和社会效益上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关键词]琪客电影;琪客元素;后女性主义;中国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后女性主义视阈下的琪客文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SJD750015)。

2013年3月21日《北京遇上西雅图》(以下简称《北京》)上映,自此,票房一路走高,蝉联了四周票房冠军。5月5日,该片正式下档,公映46天,最终票房52亿,成为4月份票房最高的国产片。一时间,人们趋之若鹜,好评如潮,并获得网络“零差评”的口碑。这样一部小成本制作的电影,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笔者认为其秘诀在于这是一部中国化了的琪客电影。

20世纪90年代以来,琪客文学(chick lit)在英美文学迅速蹿红。琪客是英文“chick”的英译,英美俚语将年轻女性统称为“chick”,所以琪客文学又被译为“鸡仔文学”或“小妞文学”。这种文学是由女性为女性撰写的世情小说的总称。其描述的当代女性面临的问题引起了众多女性读者的共鸣,因而一直占据畅销书榜。由于其商业价值,许多琪客文学被众多导演搬上银幕,形成一个琪客电影(chick flick)的热潮,很多琪客电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BJ单身日记》《欲望都市》等。

琪客电影在英美国家的大行其道并在全球范围内的热映也催生了其全球化的进程,《北京》是琪客电影中国化的又一例证。它具有琪客电影的风格、特征,并融入了很多当代中国的元素,因而除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一部散发着正能量的中国化了琪客电影。

一、《北京》的琪客元素

(一)《北京》的琪客文化特质

之所以将《北京》定位成一部琪客电影,是缘于其所拥有的“琪客文化”的特征,英美学界把琪客文化的特征归结于“后女性主义”。美国著名琪客文化研究者苏珊娜·法里斯和马洛里·杨在其论文《琪客电影与文化》中总结了后女性主义的一些特征,如:崇尚个人选择、崇尚自我赋权、崇尚消费主义。[1]《北京》的女主角文佳佳便充分表现了这些后女性主义的特质。

文佳佳即是一个敢于在自我选择、自我赋权的后女性主义新女性。她冒着天下之大不韪,罔顾情人老钟不愿离婚的事实,甘愿做没有名分的小三,并选择远赴美国,做一个未婚妈妈,这种生活方式是她个人的选择。传统女性主义大都把女性塑造为男权社会的受害者,认为所谓的女权意识,“就是一种受害者意识,即意识到社会权力分配的不公平,意识到自己是这种不公平的受害者”[2]36。但后女性主义的观点却截然不同,她们认为,女性主义夸大了男女不平等的问题,把女性塑造成“受害者”,从而制造了一种“受害者”哲学。她们提出一种“赋权”的女权主义,声称:“女性只要愿意就可以为自己赋权。如果她们没有权力,那只能怪自己。”[2]174在这个问题上,文佳佳并没有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受害者的角色,并未怨天尤人,而是非常喜悦地接受着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她说:“他爸爸可以一走了之不管这个孩子,他是我的儿子,我永远不会放弃他”。她赋予了自己选择这种生活的权力。

消费名牌,追求时尚,彰显女性美,正是后女性主义的体现。英国影片《BJ单身日记》、美国连续剧《欲望都市》无不反映了这样一个消费主义潮流。《北京》中,对消费主义的体现也是淋漓尽致。文佳佳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拜金女,影片中,她是消费主义的身体力行者。首先是文佳佳对名牌的渴求,她说:“其实我什么都没有,但我有包。圣诞节有个包,春节有个包,三八妇女节有个包,连六一儿童节都有个包!都是包都是包!”在这部影片里,各种名牌包包和服装不断涌现,如Dior的彩色拼接包,爱马仕的铂金包,而文佳佳的服装也从Ports 1961再到Burberry到Paul &John不断翻新。

(二)秉承琪客电影的一贯风格

琪客电影往往以第一人称叙事,以幽默戏谑的轻松方式讨论现代女性关注的问题。《北京》秉承了此种风格。文佳佳是一个性格霸道、自私自利的女孩儿,但其略有神经质的语言和大大咧咧的性格却大大增加了影片的喜感,营造出幽默气氛。影片中这样的对白比比皆是。如文佳佳所说:“400万人民币!在北京也就能买二环两厕所吧”!又如文佳佳和Frank的一段对话。Frank:你可以跟肚子里的宝宝说话。汤唯:哥儿们,你好吗?吴秀波:这是你妈,记住她的声音。汤唯:宝宝,你别搞错,这人可不是你爸!这些对白,令人捧腹。除了搞笑的对白,也不乏令人喷饭的情境,如中国东北姑娘在代表美国警方正襟危坐地用英文讯问了文佳佳后,又不经意间露出真相秀上一口地道的东北方言。难怪导演薛晓璐将其定位为:爱情轻喜剧。

二、琪客电影的中国化

琪客电影的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英美琪客影视剧,如《律政佳人》《绝望主妇》《绯闻女孩》在全球的热播,也引发了全球同类影视的出炉。《北京》正是带有中国特色的琪客影片。《北京》的创作首先是源于编剧兼导演薛晓璐对中国当代问题的深刻思考。对于她的创作意图,薛晓璐导演说:“虽然从类型上是爱情轻喜剧,但我希望它是从中国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一个电影。”[3]因而《北京》是英美琪客电影在中国的华丽变身。

(一)《北京》反映中国现实

薛晓璐对这部电影的创意由来已久,她很早前就想写一个《亲爱的,让我们再生一个孩子》的故事,描写一对想生二胎却未能成功的夫妻,这便是文佳佳去境外生子故事的雏形。当今中国,去香港、美国生二胎的不乏其人,这正是这部电影的生活基础。薛晓璐说,在她考虑创作这部电影时,“郭美美和马诺的价值选择成为网上和和公众热议的焦点,这引发了我的兴趣”[4]。当今中国,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与马诺同类的拜金女举目皆是,于是薛晓璐决意创造文佳佳这样一个拜金女,她不断追求物质,心甘情愿做小三。薛晓璐还注意到,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对男性的评价标准就两条——有权或有钱,传统上的学识和品行等美德都退而求其次了。”[3]在这种标准下,影片中著名的心血管专家Frank,虽然有学识、有品行,善良、包容又有责任心,因为在美国不过是一个月子中心的司机,所以在世人眼里也不过是一个一事无成的失败者。所以这部影片的情节不外乎是当今各种社会现实的再现:孕妇们千里迢迢不远万里去境外生子、正值芳龄美丽如花的女孩儿为了享受物质生活放弃名分做富豪的小三却无怨无悔、对成功男人的评判标准仅限于有权或者有钱、男人们一旦成为富豪便会义无反顾地陷入婚外恋,而富豪们一掷千金的生活背后或者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芜杂的社会现象反映了传统价值观的缺失,富裕起来的中国人面临着精神上极度贫乏的险境。这些现象是人人熟知的,因而比起英美舶来品,这部琪客电影分外“接地气”。

(二)从女性成长电影到对正能量的呼唤

英美的琪客电影内核都是女性的成长,即在琪客电影中,“影片以女性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以爱情为母体,女主角在经历一系列挫折受伤后,精神的到了救赎,最后一大团圆式的结局结束”[5]。在这个意义上,琪客电影反映了女性经历痛楚然后华丽蜕变的成长,《北京遇上西雅图》也是如此。本是如花年龄享受多彩人生的文佳佳,却远渡重洋独自面对孕期的种种不便与麻烦,后来更是到了因为情人被关押而弹尽粮绝的人生窘境,甚至险些被关入监牢。后来,情人出狱,与发妻离婚,迎娶文佳佳,可当梦想变成现实,文佳佳却发现这并非她想要的生活,于是,她离婚,开拓自己的事业,迎接真正的爱情,正如文佳佳自己所说:“我要努力使自己变得强大,随时迎接从天而降的爱情。”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文佳佳逐渐放弃物质女形象,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在这一点上,《北京》谨遵琪客电影的精神内核。

但本土化了的琪客电影《北京》却拓宽了传统琪客电影的表现领域,以女性成长为核心,其正能量的意蕴却辐射到了整个中国社会。即便是拜金女,文佳佳内心也怀着对纯真爱情的憧憬,所以将生产地选择在西雅图,那是纯真爱情故事《西雅图夜未眠》的发生地。其实,《北京》就是对《西雅图夜未眠》的改写,只是薛晓璐导演认为西雅图夜无眠中那种毫无利欲的纯情爱情与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是不可能对接的,因而影片通过现实生活的波折和细腻的表演细节,让男女主角情愫暗生,并让善良宽容却沦为司机兼保姆的Frank重新考上医生资格,从而有了成功的可能,而拜金女也听从了内心的呼唤,在物质与真爱面前选择了真爱,富豪终于良心发现与发妻复合,实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这种理想化的结局自然与导演分不开,她说:“我是一个很传统的人,传统的价值观念被深刻烙印在我骨子里。”[4]在当今传统观念缺失、拜金主义盛行的中国,这部电影的价值取向无疑向全社会散发出了正能量,使其不拘于“女性电影”一隅,拓宽了琪客电影的表现领域。上映前,电影就凭借其优良品质获得业界一致好评,并被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作为“2013年女性题材电影”向人们广为推荐。这无疑是对其社会效益的认可和褒奖。影片中那句经典的台词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也许他不会带我去坐游艇吃法餐,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为我跑几条街去买我最爱吃的豆浆油条。”这正是这部影片正能量的集中体现。

三、结语

《北京》的成功绝非偶然,它秉承英美琪客电影的后女性主义特征、风格和精神内核,却又是此类影片在中国的华丽变身,融入了很多中国独有的元素,反映了在当今中国人人关注的问题,并以细腻的风格诠释了真爱的存在,人性的美好,从而散发着温暖人心的正能量,这也许就是其在商业上和社会反响上双赢的最终原因。

[参考文献]

[1] Suzanne Ferriss,Mallory Young.Chick Flicks and Chick Culture[J].Post Script,2007,27(01).

[2] 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3] 杨天东,吴晓翠,等.《北京遇上西雅图》很浪漫[J].电影,2013(03).

[4] 薛晓路, 杨远婴, 陆绍阳, 周黎明.《北京遇上西雅图》四人谈[J].当代电影,2013(04).

[5] Leon.《北京遇上西雅图》:当“小妞”遇上“大叔”[J].卓越理财,2013(04).

[6] 何嵩昱.国产爱情轻喜剧的一次靓丽变身——《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小妞”化[J].电影新作,2013(05).

[作者简介] 宋涛(1975—),女,安徽六安人,硕士,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文化。

1.头条娱乐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头条娱乐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头条娱乐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头条娱乐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头条娱乐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