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实验动画的民族特色和发展之路

电影文学 / 2017年08月04日 03:08
浅析中国动画发展与传统文化的大娱乐之路[摘要]实验动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强烈的艺术性与创新性成为动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特色一直作为中国实验动画最主要的创作特色,正随着国际商业动画的兴起和发展

音乐

浅析 中国动画发展与传统文化的 大娱乐 之路

[摘 要] 实验动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强烈的艺术性与创新性成为动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特色一直作为中国实验动画最主要的创作特色,正随着国际商业动画的兴起和发展而逐渐被外来文化所同化。而身为一名动画创作者来说,如何使我国学派动画片创作不再受世界主流商业动画影响,进而重新探索出一条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形式成为当下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实验动画中的民族特色,结合当代中国实验动画的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进一步探讨中国实验动画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 实验动画;民族特色;价值实现

课题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动漫研究中心”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010018)。

中国动画艺术风格中的民族特色

(一)实验动画中蕴涵民族特色的必然性探究

在人类世界中,每一个艺术作品创作个体都会受到民族特性约束与限制,很难摆脱个体所处的民族语境的影响,因此,在内地艺术作品当中,都自然而然地贯穿着各民族特征,因此,实验动画也是如此。对于中国实验动画来说,民族特色是中国实验动画最为鲜明的特征之一。[1]

(二)民族特色造就的“中国学派”实验动画

我国几千年悠久的传统文化艺术体现集中到很多个领域,例如:社会结构、经济、风速习惯、文化等,中国的动画发展历程自然受其影响。自20世纪20年代,由万氏兄弟开创的《铁扇公主》类动画上映开始,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国动画创作历经了近百年的发展。在毛泽东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并且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发出“探索民族风格路”口号,[2]因此,我国动作创作开始建立自己特有的风格特色。然而,我国传统动画艺术家是把我国传统的一些关于绘画、戏曲等表现形式和手法,融入动作创作的当中,例如:20世纪50年代的剪纸、60年代的水墨动画片等,从而使得我国动画创作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风格上都十分丰富。也就是说,我国从开始创作动画片,目的是不受到外界形式的影响,探寻出一条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且带有民族特色的动画片形式,因此,在确定民族文化风格与内涵之后,便使得我国动画片能够找到一独特的话语表达形式,从而在国际大舞台当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常常被称为中国学派的动画。[3]

(三)中国实验动画中的民族特色分析

只有具有独特文化传统、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立足我国当代发展,但是,在文化发展中,动画创作却从没有间断过。但是,我国文化元素不管在符号方面还是在精神层面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伟大的民族精神,也正是这些民族特色使得中国实验动画带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例如:动画片《大闹天宫》中无论是主角孙悟空的造型,还是玉皇大帝形象等,都是从我国传统文化所汲取出来的,尤其是孙悟空这一形象设计都融合庙宇艺术以及民间年画等特征,从而都成功地塑造出各种突出的形象以及动画片中的音乐效果采用民族器乐代替效果声,成就了很浓郁的民族化特点,换言之能够将孙悟空在文化以及百姓心中形象奠定打下牢固基础。例如:水墨画中的代表作《小蝌蚪找妈妈》以及《牧笛》等都是利用我国传统画媒介特性。特别是前者把著名的水墨画大师齐白石所赋予的青蛙以及鱼虾等都赋予了完全生命力以及鲜明的特征;但是,后者则是通过抒情格调描绘出木炭和水牛细腻感。因此,不管是站在历史角度,还是站在现实角度,我国水墨动画都称之为是世界影坛的一朵奇葩。然而,在《牧笛》当中,借助我国著名画家李可染所塑造的水牛形象进行绘制的;而在影片艺术上,伴随着牧童脚步、绿柳成行、崇山峻岭、音乐上采取的曲笛演奏,无一不透露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也为影片增添了诗意的美,通过民族特色在动画片中的渲染将别具一格而又无限美好的中国风味呈现在世界面前。[4]除此之外,《南郭先生》《猴子捞月》等都属于剪纸动画片,它们都是充分利用我国传统剪纸手法,尤其是在补拙中投充分流露出深厚的民族风味。并且《猴子捞月》动画还获得第四届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儿童片的一等奖。另外,还有《大闹天宫》以及《哪吒闹海》等都是来源古典神话,尤其是融合了传统年画、壁画线条特色,特别是线条造型十分的流畅,在动画中充分展现出“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绘画原则。在《三个和尚》中,是汲取我国民间谚语,通过三个和尚没水吃、寺庙失火、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救火直至后来三人合作吊水的情节,既批评了“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当时乃至现在社会上存在的落后思想,又提倡了“人心齐、泰山移”的社会新风尚,表达出团结协作的民族精神。此片音乐仅用佛教的伴奏乐器“木鱼”敲击,在制作上利用我国传统漫画风格,特别是在抽取、提炼以及变换形象当中,都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因此,在造型与线条朴拙当中,都融入了现代意念美;此外,在故事叙述以及表现人物特性上展现出动画影片特性,其表现风格充满了童趣与稚嫩。然而,将现代美感造型和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使之发展成为动画中片中的经典作品,一举获得丹麦第四届欧登国际童话影展银质奖、第三十二届国际柏林电影节银熊奖、葡萄牙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多项大奖。[5]

中国实验动画的发展之路

(一)新媒体技术时代民族特色的变迁

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由于人们生活与经济发展都逐渐被提高,从而流露着显著官方意识形态的单一主流文化很难满足人民大众更为丰富、贴切的各种文化需求,因此,为进一步加快我国大众文化的发展,而且要求在短短几年内使之发展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主要力量,因此,带领着我国走入了数字发展时代。现如今,新媒体动画为现代技术审美形态的一个典型代表,例如:Flash动画、影响动画等。但是,由于新媒体动画网络传播的快速性、与观众互动的直接性而受到广泛推广,动画艺术家们推广网络平台能够获得独特社会体验以及生存体验。正是由于在上述隐含秩序和反秩序、控制和反控制具有文化内涵动画建构语境当中,充分表现出人们对生存环境以及消费观念现状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又在遵循原生态文化意识思维当中,又充分体现出人们追求理想与反思被异化的美学观念,也可以说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民族特色在中国实验动画中的运用,中国的实验动画创作者在外来思想与文化的交流中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并与之掺杂使之形成了一种特定环境下的新的“民族方式”。

(二)民族特色的漠视与中国当代动画的没落

伴随着中国动画事业的飞速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中国的本土文化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洗礼。强势的西方文化产业借助大众媒介和日益精巧的技术,大量复制和推销标准化的思想,极力掩盖和力图消灭处于严重物化和异化的特殊个体思想。精于包装的意识形态,使人们渐渐习惯这一文化入侵,最终把个性无条件地沉淀在共性之中,以无比强大的态势冲击着中国文化的价值观系统。人们只是盲目地将民族文化概念转变成题材和影响表层,然而在追崇“他者”过程中的差异文化特性表现实现嫁接,明星化吹捧、线路商业化、风格模仿、技术炫耀,都能够和美国大片相抗衡,但是,这种想法并不能完全掩盖现实,在缺乏自身独特性又没有强大文化支撑的情况下,网络时代的到来并没有使中国的实验动画取得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符的成就,从而使得我国动画由初期辉煌逐渐走向衰亡,尽管是在试验动画领域当中,也很难取得较大成就,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动画对民族特性的漠视和抛弃。

(三)对中国实验动画的价值实现的探究

通过上述对我国传统动画片深入探究与分析,我们便可以对我国实验动画进行思考。传统动画片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规划成绩,是由于挖掘动画艺术样式本性过程当中的民族特性以及独特表现手法,这点在美国动画的盛行、日本动画的风靡中也得到了验证,充分说明了艺术品在真正找到自己所属特性后,才能将自身的价值充分显现出来。例如:近年来所创作的《宝莲灯》,它由于模仿美国动画的制作方式而失去了自己本来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另外,特定的历史语境造就了中国产动画片特有的叙述元素,刻意吸收国外动画片的叙述元素和造型设计而不精雕细琢、与本国民族特色和人文精神互相融合也必然导致创作动画片逐渐走向了失败,尤其是在新创作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在动画片当中,所设计的祝英台任务和《花木兰》动画片当中的“木兰”形象设计大致相同;再如,迪斯尼封闭性套路都应用到马公子和周围仆人一众丑角的身上,这些似曾相识而又似是而非的动画风格看似符合现代时尚语境的元素,并没有带来我们认为的现代化。 而充满着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水墨实验动画的痕迹的《功夫熊猫》自2008年由美国派拉蒙和梦工场出品却取得了成功,在动画片当中,不管是面馆还是翡翠宫等的设计都蕴涵着浓厚水墨意境。而完全打破我国传统动画创作当中单纯的平涂模式,而是将我国特有的水墨画效果融入其中,这样一来,使得整个动画片效果有一种虚实相应的东方美。中国水墨意境的巧妙运用突破了以往商业动画在表现手法上的局限性,让观众眼前一亮,极好地渲染了影片的气氛,也给商业动画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6]

新媒体动画让我们接触到超越一切国界、语言、时空的终极真实,在当今这个“读图时代”“视听时代”的文化潮流下,动画必将成为人们释放精神的载体之一,推动着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国当代实验动画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慢慢脱离小众以及单纯实验领域,从而呈现出一种综合式的大众审美以及艺术追求新姿态。特别是在先锋艺术当中,我们始终要疏散大众文化意识形态,而把艺术家对世界的理解以及体验等都予以探索。但是,从整体上来分析,实验动画不仅为一种视觉文化,而且又可以作为先锋艺术的主要成员。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动画获得长远发展,不断从我国传统民族当中吸汲取精华,高度重视当前国内的消费文化,结合当代本土经验,借助数字化技术,对消费时代出现的异化现象予以批判,从而更好地将我国民族文化特征融入文化特质当中,使它们得以共生和发展。由此看来,如何使我国学派动画片创作不再受世界主流商业动画影响,进而重新探索出一条具有我国民族特性的动画片形式成为当下值得关注的问题。文中重点分析了中国实验动画中的民族特色,通过对当代中国实验动画的发展现状,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探讨中国实验动画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段运东.向本体逼近:动画艺术品格探析[J].文艺研究,2005(06).

[2] 张慧临.20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3] 尹岩.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学派”[J].东南传播,2009(12).

[4] 李本建.论中国实验动画中的民族创新精神[J].电影文学,2010(12).

[5] 潘鲁生.美哉,中国动画——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动画形象[J].设计艺术,2005(01).

[6] 吴毅强.中国实验动画初探[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马丽娃(1973—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文学硕士,成都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理论、广告设计。

1.头条娱乐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头条娱乐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头条娱乐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头条娱乐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头条娱乐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