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状元伦文叙》导演访谈

粤海风 / 2017年08月03日 07:54
...6日,粤剧电影《传奇状元伦文叙》在广州保利国际影城举行首映式...主持人语:中国电影正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近两年年度票房均超过4百亿元;但同时也有市场良莠不齐的问题,常常出现“好片无观众、烂片高票房”的畸

音乐

...6日,粤剧电影《传奇状元伦文叙》在广州保利国际影城举行首映式...

主持人语:

中国电影正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近两年年度票房均超过4百亿元;但同时也有市场良莠不齐的问题,常常出现“好片无观众、烂片高票房”的畸形现象。对此种情形,以专业眼光、客观态度,中肯评价,发掘及推荐优秀影片,是电影研究者与评论者的责任。本刊开设“影评”专栏,即将致力于此。

周文萍(以下简称周):两位导演为什么会拍一部戏曲电影呢?

邓原(以下简称邓):我拍过很多影视作品,拍戏曲电影是第一次,但实际上,我跟粤剧、戏剧、舞台都有很深的情结。第一,粤剧名家红线女是我的阿姨,我从小看她很多戏,深受粤剧熏陶。第二,我72年进珠影,73年的时候刚好遇上拍《沙家浜》,我在一旁看。虽然当时做梦也没有想到几十年后我还能拍一个戏曲电影,但是由此种下了这个情结。第三,红线女晚年,我们为她拍了《艺海明珠——红线女》等四五部记录影片,曾在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展映,在用影视来表现粤剧艺术方面做了一定的积累和示范。后来在她逝世一周年,省粤剧院请我帮他们拍一部粤剧电影。因为前面所说的缘分,我觉得应该去为粤剧做实事。就带着义无反顾的心情去做这件事儿。

潘钧(以下简称潘):我之前跟着红线女做过一些纪录片,接触到了粤剧,觉得粤剧是中国一种特别的艺术,也觉得粤剧的发展和推广需要更多的途径。

周:《伦文叙》在拍摄的时候如何解决舞台艺术电影化的问题?

邓:拍戏曲电影最难的是一个“度”,是以舞台为主还是以电影为主?以电影为主就是故事片加上实景,但这会损失很多舞台的特长。戏曲有它的身段,表演程式,如果把舞台元素去掉,会很可惜。但如果完全纪录舞台的话,那拍录像就可以了,没什么电影元素。我们要充分调动电影元素为舞台服务。

如何为舞台服务?首先我们想提升舞台效果。现在用LED屏加上后期特效是最先进的舞台展示方式,我们决定就用这个方式。但后面的布景是写意还是写实?这又是一个“度”。经过长时间摸索,我们总结了四个方面:第一:要像舞台背景,不能脱离舞台背景;第二:要有动感,没有动感就没有电影的特色;第三:要有视觉震撼力,片中很多地方是用夸张的表现,如巨大的月亮,佛像,都是为了要有视觉冲击力,使之高于舞台背景设计;第四:突出戏的美学理念,影片是人情人性美的故事,讲究和谐美好,要突出这一点。

比较困难的是头尾的场景设计,因为它的前半部是市井,后半部是宫廷。在舞台上要表现出世俗的那一面,但又要提升它,使之雅俗共赏,最后采用了《清明上河图》。用动态的《清明上河图》,人物从画里面走出来,既表现了市井,又很雅致,效果就比较统一。

在拍摄时,使用一些前景去突破纯粹舞台的感觉。这部片子比以前的戏曲电影有两个不同:第一是用新的手法,这是(国内)第一次使用LED屏加舞台制景方式拍摄一个戏曲电影;第二是镜头的运用。戏曲电影好像有一个传统的规矩 ,拍演员大段唱腔的时候,为了展示和保护他的表演,尽量不打断他(她),都是一个镜头完成的,。但是长的唱段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不合适,所以《伦文叙》在镜头上采取了以分切为主。主要唱段尽量用各种包装去提升,整个核心唱段背景是合成部分,这些是创新,接近MTV的拍法,能够提升舞台效果。

潘:核心唱段有五到七分钟,七分钟看一个人在舞台上太闷了,我们也剪了一点。

邓:也尽量用一些电影的方法,包括闪回。

周:《伦文叙》的闪回跟一般电影的闪回又不同。

邓:是的,闪回在这里是作为舞台背景的一种,前景还是人,总体上还是在舞台上发生的事情。

潘:影片基本上还是想以戏曲为主,不能太削弱戏曲表演。

周:现在做出来还是偏戏曲的感觉。

邓:影片是被戏曲界认可的。

周:这种效果是戏曲界的要求吗?

潘:不是,戏曲界想在实景拍。

邓:他们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想最大程度保留戏曲的规则和传统,一方面又不满足于一个纯舞台纪录片,他们想更电影化。他们对舞台很熟悉,就想更多地跳出舞台。我们对电影更熟悉,反而对舞台更感兴趣。这一点上大家就互相结合了。

周:这个电影跟我之前的想象是不同的,我想象它是一个戏曲,肯定有电影化的一个问题,但看了后发现它更偏向于舞台。以后你们拍的粤剧电影还是走这个路吗?

邓:每一部戏都有它的特点,我们会根据特点的不同去决定表现手法。下一部是《柳毅传书》,它本身的戏剧空间有许多浪漫夸張的神话部分,可以用更电影化的手段。

周:《伦文叙》后面的布景,可以感觉不是实景。

邓:这也有虚实之间的度的问题。它有仿真的成分,也有夸张浪漫写意的成分,不能完全变成实景。

周:做特效的主要是哪些部分?

潘:主要的核心唱段,比如伦文叙在胡家花园被小姐气走之后有个5分钟的核心唱段是纯合成的,进京赶考之前的唱段也是纯合成的,还有片头、花开,回忆等片段都有合成。特效做起来用时比较长,后期制作时分工很细,场景是一块,合成是另外一块,合成出来的效果等环节比较多。

周:影片拍了多久?

潘:三四天。

周:做了多久。

潘:前期半年,后期半年,当中不停的调试。

邓:比如戏剧的化妆和电影的化妆完全不一样。如果纯粹用舞台式的化妆去拍一定不好看,但又不能是纯电影的化妆,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结合,试妆试了四五天,才找到一个度。

潘:还有戴的头饰也要调试。

邓:毕竟第一次,有许多始料不及的问题。戏曲演员有他的特点,比如勒头,两三个小时得松一下,不然头疼,这在拍之前是没想到的。以前我们拍电影拍十个钟头是家常便饭,戏曲演员没有这个习惯。因此他们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也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双方都要调整,慢慢达成默契。唱段方面是前期录音,后面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再对口型,程序都知道,但在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问题。

潘:前期在录音棚唱的时候节奏慢了。

邓:一表演起来就必须按照这个节奏,我们也控制不住。

潘:基本都得演四五遍,录音时,唱得好听的节奏要慢些,在舞台上演起来节奏就会快一点,原来想着可以剪,但不是那么容易剪得了,中间随意减掉会让人很难接受。

周:现在是基本上保留整个唱段?

邓:是的。要么就整段拿走,他们很忌讳中间唱两句就删掉。这些都是我们原来不太熟悉的。控制长度必须在前期录音的时候,剧本也控制在多少时间之内,从剧本开始介入、调整、删减、修改。

周:剧本修改的情况怎样?

邓:是原创的,这个剧本得过文华奖,修改主要是把它电影化。《伦文叙》剧大概六到七场戏,都在一个时空里,这是戏剧规律,但作为电影就很闷,我们首先要做的把一个场景的戏分成四到五个戏,使之有视觉的变化。

周:增加它的场景。

潘:不然不合理,比如第一场戏是在三尊大佛那儿全演完了,这样就不行,还有他在寺庙门口被狗追人也得出去。

周:可那个狗没出来。

邓:这其实是个难题,电影里到底出不出活物?比如第一幕出场,我们曾经设想过伦文叙走过墙时有一些鸽子飞起,或者家里养一些鸡和活物,但还是觉得不舒服,那他从画里走出来就够了。后来看上影的《霸王别姬》,真的把一个汗血宝马给弄上去了。

周:效果怎么样?

邓:感觉非常不好,所以我们觉得幸好没放。但接下来《柳毅传书》里有一群羊的场景,那用不用真羊呢?这就要有舞台之间虚和实的把握,可能后面会尝试背景上有一群羊,所有这些都需要探索。舞台和电影的审美,创作手段怎么结合,怎么根据题材和不同的度来掌握。舒服和不舒服说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事,里面包含着感觉,这种感觉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东西在碰撞,能够融合就是舒服的,不能融合就不舒服。这方面不同的剧种、不同的剧目、不同的演员,不同的表演都会对表现方式有影响。比如《刘三姐》,《洪湖赤卫队》,黄梅戏,这些戏比较口语化、偏北方,小调流行,更容易用电影的方式。但有些就比较困难,要很生活化就做不到。

潘:这涉及到演员是按生活化表演还是按戏剧化表演。

邓:古装戏跟现代戏也不一样,现代戏更容易故事片化,更容易用实景拍摄。因此未来不能一概而论,一些经验可能对古装戏有用,但未必对现代戏有用,我们自己也有不断挑战创新的需要。

周:这是戏曲电影永远都需要解决的问题。

邓:戏曲界的专家,在这个问题上都没有统一过,戏曲电影是偏重于电影还是偏重于戏剧,可能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各不相让,各有各的看法,永远会争论下去,但是就某个特定的戏或电影来说,可以考虑它的特色,去调整它的度,我们比较想做到能最大概率上认同,戏曲观众认同,电影观众也能接受。

周:观众对影片的评价如何?

邓:我其实有一种担心,怕连原有的戏曲观众都失去了。因为新的观众能争取多少不知道,但如果戏曲观众都不认同它,那它肯定是失败的。粤剧改革近年也做了很多事情,有传统的,有创新的,最先进的是把网络游戏改成粤剧,飞来飞去,年经人为之鼓掌,但传统的观众坚决否定,觉得不是粤剧。还有话剧和音乐剧元素介入很多,戏曲还剩多少?这永远是一个争论的问题。我觉得它们能并存,各有各的观众,就已经是很好的事情了。作为我们这一部要争取一个最大的公约数。年轻人可能觉得节奏慢了,但现在老观众OK,戏曲界OK,電影界大部分专家也OK,这可能是最大的一个公约数。当然也还有一些觉得还不够。

周:所以现在戏曲和电影方面都还比较认可?

潘:放映还不错。在大学生中的反映也不错。大学生观众跟传统观众反应的点不一样。传统观众太熟悉了,主要是看角色。大学生会有一些笑点。比如小姐出来对话,他们就觉得比较有意思了。这是年轻观众不同的地方,他们能看进去,也挺喜欢。

因此这部电影的一个效果就是吸引年轻观众去影院接触粤剧,他们能够喜欢就更好。

周:影片的市场情况如何?

邓:影片主要针对粤语地区的观众,包括广东、广西、东南亚,海外地区。粤剧在海外比京剧影响更大。我们在香港放映时,三天票就卖完了,五十场卖票下来,爆满的是27场。

当前的戏曲电影市场需要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去开发,需要团队、时间和耐心。像河南豫剧是每一年都拍戏曲电影,改革开放后已经拍了三十几部。因为有农村基础,最高的放了一万多场。我们努力坚持下去也有潜力,如东莞、中山、广州都有需要。政府对此也有支持。

(根据采访记录整理。)

1.头条娱乐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头条娱乐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头条娱乐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头条娱乐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头条娱乐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