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电影文学 / 2017年08月03日 19:31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摘要]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著名导演李安的一部3D巨作,此片上映后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据加拿大小说家杨·马特尔的同名小说

电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观后感

[摘 要]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著名导演李安的一部3D巨作,此片上映后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据加拿大小说家杨·马特尔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成的电影。电影将深刻的主题融入时尚3D技术中,为我们呈现了一场视觉的盛宴。本文将通过对电影故事情节的叙述以及对主人公的剖析和解构,来展现电影的主题:人生就是一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并对导演李安拍摄此电影的心路历程加以回顾。

[关键词] 理想;现实;冲突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海报上,少年、船和虎漂流在孤独的海面,这唯美的场景使得观众们也产生出强烈的共鸣。在影院中观赏完这部电影后,我们才发现,这不是什么好莱坞3D奇幻冒险大片,而是一场理想与现实冲突的视觉盛宴。片中的3D技术与故事情节完美融合,将导演李安对作品的理解表达得淋漓尽致。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著名导演李安根据加拿大小说家杨·马特尔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成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叫做派的印度少年身上发生的故事。派的家族经营着一个动物园。他的父亲为了两个孩子能有更好的前途,带领全家以及动物园里所有动物乘一艘日本货船离开印度前往加拿大生活。这艘船在驶入太平洋后遇到海上风暴,派的家人全部遇难,只剩下他和几只动物在海上漂流。

影片上映后,好评如潮。《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则称赞李安“用3D技术成就了一部不朽巨作”,称赞影片乃“大师之作”,“对我而言,它不可能更好!” 它被美国《时代》杂志誉为“下一个《阿凡达》”。而《纽约时报》直接断言“该片是本年度最好看的电影”。影片极富故事性,主题意味深远,画面美轮美奂,视觉冲击感强。美国《综艺》杂志评价它:“令人激动又充满艺术性的整体视觉效果,模糊了真实与虚幻的分界线,把这部电影推升到一种令观众如痴如醉的奇幻高度,但又不失故事的本质。”

一位作家因为派的海上漂流经历慕名而来汲取创作素材。影片的开头由中年派对作家讲述自己名字的由来而缓缓拉开了他儿时生活的序幕。儿童时期的派因为自己的名字发音类似于英文中的“小便”,而遭到同学们的嘲笑,他自作主张将名字改为Pi也就是派,并在课堂上一次又一次对同学们和老师演示。为什么主人公的名字要取做派呢?作者认为这个名字有两层含义。第一,π在数学里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无理数,它象征着主人公在漂流中甚至生活中遇到的无穷无尽、各种各样的磨难。第二,π的无限不循环又象征了我们人生中无穷无尽的美好理想,而现实应用中我们常取的位数是有限的,同样,人的理想可以有很多但真正的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派是个有宗教信仰的人,他信奉各种宗教并虔诚尊重神灵,与其相反,他的父亲是个无神论者,只相信科学和事实。他教育自己的儿子宗教信仰越多就等于没有信仰。在影片中,童年派偷偷拿肉去喂动物园的老虎,为了告诫儿子“动物就是动物,你看到的只不过是自己情绪的反馈”,他强行让派亲眼目睹了老虎扑食小羊的残忍场面。在此,派的理想与现实发生了第一次冲突。

因为海难,派的家人全部遇难,只剩下派和四只动物:受伤的斑马、母猩猩、鬣狗和一只孟加拉虎Richard Parker。中年派向作家介绍了老虎名字的由来,老虎最初的名字是“Thirsty”,后来因为文书错误,才被改为猎人的名字Richard Parker。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在电影伊始,派的哥哥怂恿他去教堂喝圣水,在派进入教堂后,神父问他“You must be thirsty”,这条线索为观众在电影的最后猜测故事的真实性埋下了伏笔。救生船上,食物的短缺使受伤的斑马很快被觊觎已久的鬣狗咬死并吃掉了,紧接着鬣狗又瞄向了母猩猩。母猩猩被鬣狗残忍咬死后,派愤怒了,在这艘救生船上,猩猩不再是一只动物,而是派的亲密伙伴。在鬣狗即将袭击派的危急时刻,一直躲藏在船布下的老虎跳出来咬死了鬣狗,从此海上漂流只剩下派和老虎相依为命。我们可以用心理学对主人公派进行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本我(id)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满足的一切本能的驱动力。它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急切地寻找发泄口,一味追求满足。本我中的一切,永远都是无意识的。自我(ego)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代表理性和机智,具有防卫和中介职能,它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充当仲裁者,监督本我的动静,给予适当满足。在人类社会里,派表现出的是他的自我,而在远离人类社会的救生船上,作者认为所谓的老虎其实就是派本人,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派的本我,它远离了人类文明,是派内心邪恶与欲望的化身,所以当鬣狗咬死母猩猩后,派的血性爆发了,呈现出本我状态的派也就是老虎扑向了鬣狗并杀死了它。在接下来海上漂流的227天里,派和老虎由互相对峙到生死相伴,从茫然绝望到从容坚定,他们共同经历了海上风暴、海底幻象以及食人岛生活。在遇到海上风暴雷电交加时,派激动地认为这是神明的美丽杰作,但当他发现老虎因为害怕而瑟瑟发抖时,派愤怒质问上天:“为什么要吓它?你还能从我这里夺走什么,我已经一无所有了。”这时的派已经摒弃了他所有的宗教信仰,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派的质问进一步暴露了他内心关于宗教信仰的美好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在故事的结尾,我们看到,极度虚弱的派昏倒在沙滩上,与此同时,老虎缓慢走下船,朝丛林踱去,在丛林入口,老虎停顿了一下,却没有回头。这个回头,却是派在内心里最渴望的。回到了人类社会,派也恢复了自我,而派的本我象征老虎——代表不受文明和道德束缚的欲望、邪恶或理想则头也不回地消失了。带着血性的少年恢复了理性,回归到了人类社会,同时也回归了文明。这只曾经一度想要吃掉派的绝情的老虎,为什么最终却让派如此难过。他伤心地哭了,“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痛心的是,我都没能好好与他们道别。”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什么呢?是美好的初恋舞女,还是已经死去的父母兄弟,又或者是派内心逐渐破灭的理想。我们生活在现实中,每一个理想和欲望的破灭、离开都是那么让人心痛,但是我们无法阻拦,只能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矛盾中挣扎着前进。

影片的结尾,已经人到中年的派把故事讲完了。不过他又轻描淡写地提起一件事:后来,在保险人员向他询问事故发生的原因时,由于对方不相信他与老虎的奇幻海上漂流故事,派把故事中的动物都换成了船上的人,断断续续地讲述了同一个故事,斑马就是水手,母猩猩是派的母亲,鬣狗是凶暴的厨子,而老虎就是派自己。第二个故事简短而无任何奇幻之处,在派不连贯的叙述中我们听到简单的几个句子:slam in the face of cook,didnt die,Cook hit me,my mother shout…Jump into water,Cook look away,throw a body over board,shark came.I kill him.He has gone too far.Evil man,and also bring the evil onto me.I have to live like that…Live alone.And survived。 吃惊的作家从派被救后的陈述中还原出当时真实的情景: 船上仅存的四个人没有食物,饥饿难耐的厨师不得已吃了老鼠,但是不能充饥,然后厨师残忍杀害了断腿的水手并把他当做食物吃掉,派与母亲眼睁睁目睹了这一惨状。勉强维持了一段时间后,救生船上食物再次短缺,厨师的罪恶之手又伸向相对弱小的派母,他将其杀害或致残,到这一幕时,少年派的血性彻底爆发,他在叙述中说的evil,也就是派的本我跳了出来并且用尖刀杀死了厨师。至此,之后派独自一人漂流,以老虎的形象存在,而故事中的派我们可以将其视为自己的信仰和意念的代表者,也就是派的自我。派和老虎同时存在即是信仰或理想与现实并存以及冲突的状态。

中年派将问题抛给了作家的同时也抛给了观众:两个故事,哪一个你更喜欢呢?一个美妙奇幻的冒险故事,故事里充满了神奇的不可思议的事物和经历,让人怀疑却又想入非非;另一个故事没有任何奇迹,残酷冰冷,让人不寒而栗。其实我们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故事二是残忍的现实,现实就是现实,无论再怎么将其美化或逃避,它都在那里。我们不愿意相信这种人吃人残忍的存在,也不愿承认。电影至此,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达到了高潮。作家在派起身开门时看到了善后人员的保险笔录:none of the people in company blank out the story with tiger,公司里没人否定那个和老虎在一起的奇幻故事,尽管两个日本人最初并不相信这个故事。导演李安将这个开放式的结局抛给了我们,你可以任意选择你喜欢的结局,虽然现实我们无法逃避,但我们还有理想,理想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在逆境中看到一丝希望,也让我们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呈现给我们精美的3D视觉效果,例如派抛出漂流瓶时那唯美的海面;夜里悠闲游过的荧光巨型座头鲸;夜晚在海底深处,大王乌贼战抹香鲸、动物们从四处涌出拼出母亲的脸庞、沉落海底的游船;还有那海上风暴后乌云中的一缕阳光,所有这些大自然的景象或是派的幻想都给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是3D科技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然而真正震撼我们心灵的却是那故事的永恒主题:人类生存的理想与现实。

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制作特辑里,李安谈到了对影片的理解:拍这部电影是他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从李安的电影里,我们也看到了他本人的心路历程。最初在美国的李安发展并不顺利,理想屡屡受挫,在自传中他说,电影学习毕业后的六年里,他一事无成,只能在家带孩子做饭,靠妻子微薄的薪水过活。刚开始还可以谈谈理想,三四年后,依旧如此,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理想,于是开始有些自闭。“这期间,我偶尔帮别人拍片子,看看器材,帮剪接师做点事,当剧务等等,但都不灵光。后来我只好去做一些出苦力的事情,拿沙袋,扛东西,其他机灵的事,由别人去做”,然而人真的能放弃理想吗?李安本人说过:那时的自己惟一能与现实抗衡的就是对电影的幻想。从充满生活气息的《喜宴》和《饮食男女》到大气磅礴的《卧虎藏龙》,还有涉及同性话题的《断臂山》,又到《少年派》,李安从没让我们失望过。他的电影往往挖掘出人性内心深处的欲望,提供独特的想象和价值观,从而使我们去探索、研究真正的自己。李安的电影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实际上,对于观众来讲,如果一部电影将好看与深度相融合,就可以堪称为经典,那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是经典。

[参考文献]

[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M].林尘,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 张靓蓓,编著.十年一觉电影梦[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3] 布鲁斯·F·卡温.解读电影[M].李显立,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陈丽(1981— ),女,山东淄博人,硕士,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1.头条娱乐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头条娱乐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头条娱乐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头条娱乐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头条娱乐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