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系列电影:“国王与骑士”的现代神话

电影文学 / 2017年07月31日 13:09
[摘要]007系列电影在50年里负载着大英帝国不落的梦想。邦德与“M”,这一对永恒不变的结构范式,承载着英国的历史在冷战之后以及后冷战之后的岁月里,结合中产阶级文化和群氓文化,消弭各阶层之间的裂隙,引导民众走

电影

[摘 要] 007系列电影在50年里负载着大英帝国不落的梦想。邦德与“M”,这一对永恒不变的结构范式,承载着英国的历史在冷战之后以及后冷战之后的岁月里,结合中产阶级文化和群氓文化,消弭各阶层之间的裂隙,引导民众走向未来。2012年伦敦奥运会又一次印证了,“国王与骑士”的现代神话。007系列电影并不仅仅如此,更蕴涵着英国家庭普遍的伦理。它将英国社会中的“男性气质”与“白种人有舆论”的核心价值展露无遗的同时,让女性逃避现实并获得理想化的自我。

[关键词] “国王与骑士”;“M”;接合;冷战;英国文化

007系列电影,在50年里用23个精彩的故事片为大众带来一个英伦骑士与国王50年的“神话”。我们可以从葛兰西的“霸权”来认识这一事实。当这样一部系列电影在获得巨大的社会认同的时候,英国社会的政治力量便开始瞩目其潜在的“为我所用”的力量。[1]

自007系列电影诞生以来,“M”与他如影随形。代号“M”的来源众说纷纭,最广为人知的是爱尔兰人威廉·梅尔维尔,英国军情五处的创始者。这个“国王的侦探”因保护维多利亚女王免于爱尔兰共和党人的刺杀而名声大噪,梅尔维尔的代号就是“M”。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这样一部经典的英国系列影片中,“M”经典的银幕形象,其事实关乎一个“国王的隐喻”。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令人难忘。邦德在白金汉宫从接受女王伊丽莎白二世(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新的任务,陪同女王俯瞰整个伦敦,最后在伦敦碗缓缓降下。这是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典型案例。将英国人的想象性生存状况中的女王这个极具象征性的符码进行“合法化”再现,而007系列电影正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再生产。

影片的众多情节对于邦德对于“M”尊重一如既往。邦德从“M”手中接受任务的时候,总是毕恭毕敬,永不反驳,即使两个人意见相左,最终邦德也总是选择服从“M”。而“M”也是素来严肃,不苟言笑。往往邦德正在调笑钱小姐,“M”出现后马上变得非常严肃,甚至拘谨。故事的“主体”永远发生在邦德/“M”之间。

回溯一下“M”在007系列电影中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肖恩·康纳利和罗杰·摩尔出演的时代,“M”由老牌伯纳德·李出演,包括乔治·拉赞贝。1980年代,为纪念逝世伯纳德·李,1981年拍摄的《最高机密》中没有“M”,在第十三部开始由平庸并且略显懦弱的罗伯特·布朗出演。1995年,朱迪·丹奇开始接任新的“M”,她威严并且有教养,时尚同时不乏亲切,为007电影增添了几分暖意。2013年,在最近的《大破天幕杀机》中,朱迪·丹奇饰演的“M”女士在影片的最后倒在血泊之中,接替她的是拉尔夫·法因斯,新一代的“M”诞生了。

温莎王朝建立至今经历了4任国王,并即将迎来第五任君主。这4任国王分别是乔治五世(1910—1936)、爱德华八世(1936)、乔治六世(1936—1952)以及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 ),即将即位的是查尔斯王子。[2]其中,爱德华八世因与辛普森夫人的婚姻而告逊位。事实上长期执政的只有其他三位。而电影中“M”表征的正是国王。首先是伯纳德·李饰演的“M”,威严不容置疑,体格健壮,灰白的头发,并且因其辉煌的海军上将生涯而留下的风化的皮肤。这些特征恰恰也是“水手国王”乔治五世所拥有的。并且在伯纳德·李出演的几部影片当中多次出现“M”身处潜艇等各类船只的场面。罗伯特·布朗的“M”形象,较之伯纳德逊色许多,有略微秃顶,身材中等,外表略显懦弱,这些都比较符合乔治六世留给世人的印象。最近的《国王的演讲》是最接近乔治六世的形象的。

至于朱迪·丹奇的银幕形象尤其贴近伊丽莎白二世,她拥有和女王一样的特点,威严有教养,并且时尚亲切。朱迪·丹奇这样一位女爵士来饰演“M”女士,实在是再合适不过。

19世纪末以降,“日不落帝国”日渐式微,世界霸主地位在一战后让与新崛起的美利坚。二战后,英联邦国家先后独立,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英双边谈判之后,英国将自己在东方的最显著的标志——香港,归还给中国。帝国终究是日薄西山。在如此的历史情境之下,作为一部经典的英国片,制片方迫切地将英国社会历史与文化中“道德与文化的权威”——国王放置到影片当中,用来凝聚英国国民,进而向宣扬“帝国还在,国王还在”。

在新片《大破天幕杀机》中,“M”女士为拯救将倾的“帝国/邦德的家”倒下了,之后新一代的“M”出现了。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情节。正是这样一个情节将英国民众对于女王的退位/死亡的创痛“内在化”。2008年,时年82岁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宣布将于2013年退位。而年近六旬的王子查尔斯,英国民众的心目中的新的国王的时代即将来临。拉尔夫·法因斯在影片后半段出场的时候,带着因车祸受伤的手臂,这在以往的007系列电影中是从未出现的。恰恰契合了英国民众内心中查尔斯王子的形象。他的形象在英国国民心中因一场车祸而“受伤”——戴安娜王妃的逝去。然而,在影片的最后,国王治愈了。这是一个“意识形态”的表征,这昭示着新的国王虽然有为人诟病的历史,但是他将超越历史,领导英国走向未来。

邦德全名是James Bond。好事者考证出自于作者当时正在看的一本书《西印度群岛的鸟类》,作者叫James Bond。众所周知,西印度群岛是新大陆,原因自不必说,这就让整个系列电影充满了“东方主义”窥视的快感。

James取自圣经雅各,来源于拉丁文,有取而代之的意思。Bond的姓,是构词方法,包含多重意义。一是象声词,代表一种运动,这种运动来源于伊顿公学独有的一种运动——墙球(类似于足球),这表明了他的贵族身份,另外Bond这个词含有奴隶与不自由之意,隐含了邦德的职业特征。邦德就这样在英国现实与电影文本的互文关系里傲然独立。

007系列电影的中的邦德,根据原著而来是典型的黑发,也就是第一任邦德——肖恩·康纳利的发色。英国的贵族先祖多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后裔,黑发是最明显的表征。首先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头发就是黑色。邦德正是这样一位英国贵族。这也就是为什么罗杰·摩尔会被很多电影批评者指出不是很纯正,相反乔治拉·赞贝、提摩西·道尔顿和皮尔斯·布鲁斯南都是黑发。至于罗杰·摩尔的略泛红色和新任的丹尼尔·克雷格的金发,都不是很符合邦德的原本的形象。但如果就发色上来说,丹尼尔·克雷格的发色更接近日耳曼的发色,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温莎王室来自德国,拥有日耳曼血统。这是典型的“欧洲中心主义”和“种族主义”的传统的理想形象。高贵典雅的绅士邦德跨越了整个英国暮鼓晨钟的历史,承载起整个英国复兴的希望。

另一个重要的表征就是邦德的服饰。高级定制男装在英国有着超过200年的悠久历史,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起初伦敦的萨维尔街只是专为皇家定制军服、骑马服、后演变成西服定制。[3]贵族传统中,真正的英国贵族绅士都是定制的西装。穿着白色丝绸衬衫,系着丝绸领带或者领结。黑色或者深蓝的袜子,“三接头”皮鞋,这样一系列的表征表明邦德是一个真正的英国贵族绅士。比如《诺博士》里邦德的帽子,是伦敦一家专门的帽子店叫Lock&Co Hatters。邦德正统的定制西装,燕尾服渐渐地褪去光晕,随之而来的遍身时尚名牌。

原著文本里,邦德身穿是一件毛哔叽或者薄型精纺呢西装,白色丝绸衬衣,丝绸领带,深蓝色袜子,当然还有一双擦得发亮的莫卡辛皮鞋。随着历史情境的改变,邦德所代表的“高雅文化”阶层进一步接合中产阶级以及普罗大众的品位,普拉达的腰带,Levis的牛仔裤。这意味着任何一个阶层的人都应该为国王效力。正如《巴黎竞赛》上的黑人青年表征的“法国性”。这一切都是“英国性”的。只要你为“国家”做出你的贡献,取得一种举世瞩目的成就,那么毫无疑问,你也将成为“国王的骑士。一如首相丘吉尔、撒切尔夫人以及曼联教练弗格森。

在早期的007系列电影中,燕尾服是一种标识性的服饰,一个真正的英国上流社会的绅士就是——高大英俊,十足幽默,衣装笔挺及戴高大礼帽富有教养的白人邦德,如同伦敦奥运会中的那些绅士的花边。电影如此巧妙地与现实形成互文。

邦德喝马提尼酒,喜好各种贵族运动,并且擅长社交,是剑桥大学毕业生,精通外语。邦德在所有影片中,永远是靠智慧邦德和身体的近距离搏击取得胜利。这便是英国的贵族传统,便是贵族青年(包括王子)成年之后,都要为国王效力,参加骑兵。因而,邦德的电影中汽车成为异常重要的道具,并不仅仅因为汽车厂商的赞助,更来源于传统,因为车最终成为替代马的交通工具。

邦德效力的军情六处创立于1909年8月1日,首任处长是曼斯菲尔德·史密斯·卡明,与军情五处负责英国国内安全事务不同,军情六处负责英国针对境外的谍报活动。后来改称英国秘密情报局。自创立以来一度非常神秘,不受政府控制。这也就可以说,“他们都是女王的特工”[4]。邦德之于女王具有多种身份,然而真正他只能是国王唯一的骑士。

被征服的恒河沙数的邦女郎永远充满着异国他者的瑰丽。邦德片中真正的邦女郎是钱小姐。邦女郎代表的不仅仅是美艳,她们为英国女性在面对家庭中的外部敌人能够逃避并提供“想象性解决”。

而真正的邦女郎——钱小姐是一个有教养的女士,衣着严谨,发式传统。与邦德有些所谓暧昧,也能容忍邦德的那些并不下流的挑逗,但二人从未更进一步“交往”。正所谓“贞洁的上层阶级女性对丈夫不忠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丈夫只对外遇对象产生性激情、未产生深刻情感联系,大都能够接受”[5]。钱小姐体现了英国文化中对于社会与家庭中男女两性的关系的严格界定。钱小姐是家庭中完美的女性,宽容,不乏幽默,但是保有底线。

邦女郎则代表异于英伦的他者,性感、妖艳、有魅惑力,但是她们从来都是敌人,昙花一现,绝不会像钱小姐23年都不变。这里分明地表现了英国人的家庭观念。男人可以不忠,但是永远会回归家庭。这就是英国人为什么对戴安娜王妃念念不忘,但对于卡米拉却一直难以接受。最终邦德打败了敌人,而邦女郎最终会离开/死去,钱小姐永远是影片中缺席的在场。英国社会的传统家庭观念终究会复归:那些不轨的女人终将被放逐,传统家庭的亲情终将被强化。

邦女郎永远不会是英国女士,她们都来自异族,都是扮演着英国绅士的他者。英国人在社会历史与文化上的强烈自尊通过邦女郎得以彰显,只有英国文化是具有优先的传统文化,邦女郎永远来源于那些未被开化的“种族”。

007系列电影是现代版的“亚瑟王与圆桌骑士”,这是“国王的骑士”的神话,无论国家辉煌还是终将沉沦,邦德将追随国王,消弭历史的差异与现实的裂隙,大英帝国永远都不会是“泰坦尼克”。

[参考文献]

[1] 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97.

[2]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56.

[3] 许才国,鲁兴海.高级定制服装概论[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50.

[4] [英]戈登·托马斯.军情五处与军情六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

[5] [英]劳伦斯·斯通.英国的家庭、性与婚姻(1500—1800)[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93.

[作者简介] 单峰(1982— ),男,山东威海人,凤凰网娱乐中心采访主管。主要研究方向:电影与文化研究。

1.头条娱乐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头条娱乐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头条娱乐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头条娱乐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头条娱乐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