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疯狂原始人》看中美动画电影中的父亲精神

电影文学 / 2017年08月01日 18:45
[摘要]动画电影《疯狂原始人》塑造了一个保守、固执、蛮横,但又充满强烈责任感的父亲(瓜哥)形象,通过以瓜哥和盖为人物对立点上的爱与被爱、坚守与改变的深刻寓意,诠释了传递正能量的父亲精神。作为家庭秩序的权

电影

[摘要]动画电影《疯狂原始人》塑造了一个保守、固执、蛮横,但又充满强烈责任感的父亲(瓜哥)形象,通过以瓜哥和盖为人物对立点上的爱与被爱、坚守与改变的深刻寓意,诠释了传递正能量的父亲精神。作为家庭秩序的权威与准则,代表爱、威严、智慧、美德、能力与责任的父亲精神,在众多的美国动画电影中得以彰显,但中国动画电影中父亲精神则较为缺失,也从另一侧面看到中国动画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疯狂原始人》;中美动画电影;父亲精神

父亲,是成年男子在家庭这一人类社会基本构成元素中的重要伦理角色,是权威和准则的标志,不但是儿女生命的赋予者,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守护者,更是子辈步入社会的引领者。父亲身上所承载的是代表爱、威严、智慧、美德、能力与责任的父亲精神,这也成为众多文学影视作品中所传达的重要内容。

梦工厂的《疯狂原始人》围绕着父亲从保守固执到接受新事物的过程,女儿不断成长并领悟亲情父爱的过程两条主线展开,同时配合着勇敢与智慧、希望与追逐的积极乐观的主题思想,使影片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观影人群,并蕴涵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成年观影人群可以反思在实际的家庭角色中是否也有影片中瓜哥所体现出的固执、守旧以及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的问题;而青少年的观影人群可以看到追逐阳光、勇敢坚韧、积极进取的正能量思维,还能感受到父亲勇于改变的决心。影片在咕噜家族逃离洞穴、冒险探寻的过程中处处蕴涵着浓重的家庭观念以及接纳、包容和无私的亲情,瓜哥从一意孤行、坚守自己责任的男人本色形象到放下自尊、开始反思并改变自己这一艰难的转变中所体现出的父亲精神尤为让人感悟:“每个人都有一个了不起的父亲,他富贵、贫贱也好,他愚笨、聪明也好,他保守、开明也好,他一直都在用他自己的方式爱着你!”这也使得《疯狂原始人》在笑的背后更多地充满了感动,也让我们透过《疯狂原始人》进一步思考中美动画电影中关于父亲精神的诠释。

一、《疯狂原始人》中父亲形象的典型刻画

《疯狂原始人》以一段十分精彩的追逐开始,并在快速切换的场景画面以及紧张刺激的情节转换中完成了对每个人物性格的大致刻画。随后在一个的结局都是一巴掌死了的故事衬托下,把瓜哥这一父亲形象更加深刻、完整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一个靠恐惧生活的角色,因为恐惧,他们才能在史前时代凶险的自然环境中活下来,猛犸象踩死了呱嗒一家,沙蛇吞掉了哗咔一家,蚊子叮死了哦呼一家,感冒也灭了嗦咯一家,貌似轻松幽默的叙事情节中,也间接看出瓜哥保护克鲁家族生存下来的艰难与不易。

他保守、固执,是为了保护家人。洞穴外的世界处处充满危险,任何新的东西都是危险的,危险的东西都会像他给孩子们讲的每个故事的结尾一样——“于是他死了”。对于穴居人来说,这其实是极大的经验教训,因为邻居们全都因为无视“危险”而死去。瓜哥坚守着“永远不要不害怕”的准则,远离“危险”才保证咕噜一家的安全。

他严厉、蛮横,是为了保护家人。他是一家之主,要为家人撑起一片天,任何时候他都不能容忍家人独自处于洞穴外危险的世界,也禁止他们靠近新的东西。在他的世界观里,假如家人们不在自己的保护范围内,他们就会死。他绝不允许这种事发生,哪怕付出生命。

瓜哥身上汇集了普通人群中众多父亲形象的性格特征:保守、固执、要强,有点好面子和自尊,把他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强硬地灌输给儿女,容不得一点怀疑和否定。但做了父亲就要担负更多的责任,抵御更多的危险,瓜哥每天搬动巨石堵住洞穴;他为全家人的早餐疯狂狩猎,而自己只吃一点;他用一个熊抱揽着一家人在夜晚入睡;他用无论过程多么精彩但结局都是死了的故事来告诉家人新东西都是危险的。瓜哥背负的是咕噜家族存活下去的责任。当面对新的问题和新的生活,特别是充满冒险与开拓精神的盖的到来,使得瓜哥虽想竭尽全力保护家人但却总是事与愿违、力不从心,父亲的权威也遭到了质疑和否定。即使在瓜哥的墨守成规失去了家人的信任和支持时,他仍在用爱和责任关心着大家,将所有的家庭成员安全地送到对岸而把危险留给了自己。当女儿小伊和瓜哥矛盾化解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对下一代的关爱虽然有着自身的弱点,但是父亲勇于改变、乐于创新,心中流淌着浓浓的父爱与责任,这种表现人本、人性的父亲精神才更加震撼人心。

动画与父爱,这两个元素的相互碰撞,展现出了那些经典的、传统的甚至颠覆性的父亲形象,其实也表达了为人父母的心声,父母不求其他,只求自己的子女可以踏实平安一生。孩子的叛逆、主见、个性,子女和父母争吵,关系恶化等,这些何尝不是我们生活中切实经历的事情,影片也为现实生活中突出的家庭教育问题提供了指导,家长在担负起支撑家庭、抚育孩子的使命的同时,应该思考如何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家庭环境,如何调整自身的传统价值观念,如何以一种更为平等的态度,引导孩子对自由、个性、希望的诉求。虽然影片在情节安排、人物设置等方面都无出奇之处,但在家庭观念的传承,家庭矛盾的化解中,瓜哥既具有高度概括性又具有鲜明个性的典型父亲形象已深入人心,这可能也是《疯狂原始人》获得了空前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美国动画电影中父亲精神的彰显

美国文化的核心强调开拓、创新、自由、平等、个人主义与合作精神并存,孩子作为新生力量的代表,往往成为这一理念的代言人,而父亲也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角色。在众多美国动画电影中,父亲精神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主题来体现,反复出现的父亲形象伴随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以不同的性格特征呈现给观众,并带来不同的内涵和寓意,向全世界展示着带有美国文化背景的父亲精神。

《机器人9号》中年迈的科学家耗尽了生命最后的精力制造了9号,寓意着父亲对子女创造的角色扮演;《狮子王》中老辛巴命丧野牛群前完成了影响辛巴一生的狮子血脉在广袤草原上威严的传递;《功夫熊猫》中平先生因恻隐之心把出生即被亲生父母无奈抛弃的阿宝捡回家,同情心和激发出的父亲的慈爱让他义不容辞地将阿宝养大,这种跨越物种的父子深情不能不说也是影片想要传递给观众的一个主题思想。在《小马精灵》和《小鹿斑比》中每一个动物族群的首领都靠言传身教来完成父亲精神传递的使命,父亲形象所产生的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伴随着不同种族群体的整个成长历程。

在近年来的动画电影中,除《疯狂原始人》以父亲和女儿的矛盾为主线外,《海底总动员》也完整地体现父亲精神,其中描述了一个为了寻找小丑鱼儿子尼莫而克服性格上的懦弱,一路战胜艰难险阻最终与儿子重逢的父亲。两部影片虽针对父亲性格刻画的侧重点不同,但均体现了在父爱的驱使下,勇于牺牲自我而努力改变的父亲精神。这些生动、风趣而又充满视觉奇观的动画电影除了留给观众新奇、幽默以及感官刺激外,也不断地把父亲精神以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个体形象传递给观众,引起共鸣和反思。

这些形象或偏重于传统美国文化的英雄主义色彩(如《超人总动员》中力大无穷的老爸),或基于美国社会诚信基石的信守承诺的角色(如《飞屋环游记》中78岁的卡尔),或塑造一个对下一代的成长历程保留足够的宽容与理解的角色(如《四眼天鸡》中的巴克)。综观这些优秀的动画电影,我们可以从中体味出以自由、开拓、平等、信任以及尊重的文化内涵。无论是针对儿童青少年还是成人而言,在为人物形象的活泼生动以及视觉效果的新奇创新感叹之余,也默默地接受了作品中一缕缕父亲精神的延伸和传递。

三、中国动画电影中父亲精神的缺失

中国动画电影的数量远远少于美国,而且大部分作品改编自神话传说或古典小说,很多还是从长篇故事中截取部分内容加以表现,这也使得中国动画中传统思想较为浓重,但对父亲这一形象的重视程度却不够。几千年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员,除了在完成人类个体肉身的延续外,更重要的是扮演着社会秩序和精神秩序的维系角色,拥有绝对的支配地位和权利,形成了占据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父性文化,无论是身边现实的父亲还是心中虚构理想的父亲都是子代成长重要的精神支撑,子辈在寻找完美父亲精神并完善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渐入成熟。纵观国内的动画电影,缺乏可圈可点的作为父亲精神符号的形象塑造,早期动画作品中,多以教育本位的理念出发来进行创作,虽然起到了道德教化和知识传播,但也冲淡了动画电影本身的趣味性。

很多中国动画电影没有设置父亲这一角色或者为了情节安排的需要在调整剧情的时候直接忽略了父亲的形象或缺乏对父亲精神的正面传递。早期的《铁扇公主》《大闹天宫》《金猴降妖》等作品都是以孙悟空为主要人物,这个石头里蹦出来的形象根本就没有父亲的庇佑,成为唐僧徒弟之后,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忠孝思想的影响下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但师父的迂腐、软弱、拘谨、不明是非却让孙悟空忍无可忍,而试图“弑父”,这在《金猴降妖》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哪吒闹海》中的父亲李靖在哪吒为民除害,杀了龙王太子之后,面对龙王兴师问罪,为息事宁人,逼哪吒自杀,后又阻挠哪吒复活。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孝为先,父要儿死,儿不得不死,李靖虽然没下去手自己杀儿子,哪吒还是被逼自刎了,那一声“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实在让人痛心;《宝莲灯》中的父亲刘彦昌更是完全缺失于沉香的成长过程,更没有为沉香救母助一臂之力;《小蝌蚪找妈妈》中从未涉及父亲的形象;即使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电影中,直到第四部中才出现喜羊羊的父母,而灰太狼作为父亲更是以恩将仇报、屡战屡败给小灰灰作着“榜样”;《熊出没之过年》中光头强的父亲满嘴脏话,可见光头强的品性和父亲的影响密切相关。

动画电影中父亲精神的缺失和文学影视作品中对于父亲的负面诠释也有一定的关系。中国现当代的众多文学作品中,父亲形象要么封建迂腐,苍白地打压着沉闷家庭中开放性思维的生长;要么懦弱胆怯,惧怕且无力反抗一切社会权势,残喘生存在社会底层;要么粗犷暴虐,把自身的价值观强硬粗暴地加在追求个性解放和诉求自我价值的子代身上。即使在社会制度更迭和思想潮流变革后,父亲仍以一种或被戏谑、或被泄愤甚至摒弃的对象出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内心缺失父亲精神而体现出的迷茫态度和失落心境,这也折射出现当代中国社会对父亲精神的期待,如此看来,我们依旧停留在寻找支撑社会秩序和精神秩序的父亲精神的阶段。

很难想象一个缺失父亲精神的种族如何在人类漫长的进化中实现完善与进步,父亲精神的缺失将会使社会秩序和精神秩序崩塌,这也许是当下中国社会青年一代浮躁、焦虑和非理性思考的重要原因。动画电影作为青少年更喜爱的电影类型,应该以崭新的面貌传递着富有现实意义的正能量,就像《疯狂原始人》一样,简单的故事,熟悉的情节,合理的情感,但却让人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故事虽发生在史前时代,但人物和生活都和现代人相契合,通过一种绚烂的视觉盛宴,幽默而温情地告诉我们:在追赶时间脚步的过程里,真正驱动我们坚持下来的并不仅仅是到达明天的梦想,而是内心深处的爱。父亲精神的缺失也说明中国动画电影题材狭窄,缺乏现代性、真实感,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缺少真正抓住观众心灵的触发点,因为有的时候最简单、最朴素、最真诚的东西反而越发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与感悟。在很多中国动画电影疯狂学习美日动画的时候,中国动画人也不要被功利心所蒙蔽,要将创作的基点立足现实,贴近生活,接地气,才能有底气!

[参考文献]

[1] 周勇,邬旭.冲破与回归——《疯狂原始人》与《狮子王》对“家”的阐释[J].青年文学家,2013(14).

[2] 陈莲洁.寻找我们的精神父亲——论文学影视作品中父亲形象的塑造[J].电影文学,2012(03).

[作者简介] 赫灵华(1979—),女,吉林延吉人,硕士,吉林动画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理论与现当代文学。

1.头条娱乐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头条娱乐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头条娱乐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头条娱乐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头条娱乐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