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最本真的妖魔形象:孙悟空

电影文学 / 2017年07月30日 17:16
[摘要]周星驰执导的电影《西游降魔篇》,彻底颠覆了人们心中那个率直、可爱、热心、好强的孙悟空形象,让我们见识了一个工于心计、狡诈、残忍、嗜血的妖魔猴精。但笔者认为从西游故事的神化历程和人物个性合理性的走

电影

[摘 要] 周星驰执导的电影《西游降魔篇》,彻底颠覆了人们心中那个率直、可爱、热心、好强的孙悟空形象,让我们见识了一个工于心计、狡诈、残忍、嗜血的妖魔猴精。但笔者认为从西游故事的神化历程和人物个性合理性的走向上来说,《西游降魔篇》更符合真正的妖魔世界,而只有孙悟空的劣根性才更契合原著小说《西游记》取经路途中的描述刻画。这部影片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有史以来最本真的妖魔——孙悟空。

[关键词] 玄奘西游;孙悟空;妖魔;猴精;神化

历史上唐玄奘西游求法的故事,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世的取经故事也逐步被丰富和神化,最终发展成吴承恩的章回小说《西游记》,而我们现今时代的“西游故事”又被改编成许多影视作品,而被大众百姓所熟知的还是央视版张洁执导的电视剧《西游记》。其中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作为玄奘西游中关键的英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人们脑中始终抹不掉的是那个率直、调皮、热心好强,偶尔会耍点小脾气的邻家小弟形象。但周星驰执导的电影《西游降魔篇》,彻底颠覆了人们心中那个美猴王孙悟空形象,让我们见识了一个工于心计、狡诈、残忍、嗜血的“丑八怪”妖魔猴精。但我认为从西游故事的神化历程和人物个性合理性的走向上来说,《西游降魔篇》更符合真正的妖魔世界,而也只有孙悟空的劣根性才更契合原著小说《西游记》取经路途中的描述刻画。是这部影片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有史以来最本真的妖魔——孙悟空。

一、孙悟空的“虐师”行为有源可查

在《西游降魔篇》中,孙悟空冲出五指山后为了发泄被禁锢的情绪,为了倾诉自己对佛性的鄙弃,开始对玄奘进行折磨,先是在玄奘眼前虐杀真爱驱魔女,最后打得魂飞魄散,真是触目惊心!而后又生生拔光玄奘的头发,看着玄奘血淋淋的头皮,真是虐到极致,痛到骨髓!这样的虐师行径和以往电视剧深入人心的“爱师”“护师”形象大相径庭。但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其实从西游故事的最初的源头上就已经有过这种苗头的记载。

在最早记载的西游故事《三藏法师传》中,就有后世作品中的石猴形象的现实原型,那就是年轻的胡人石游陀,而石游陀与玄奘的一段师徒关系,可能就是猴行者成为玄奘弟子的契机。而书中就有石游陀对玄奘杀心的描写:当玄奘“苦无人相引”时,就碰到了“来入礼佛”的石游陀,于是石游陀“言送师过五烽”,就有了一段师徒关系,但走了一段路后“少时胡人乃拔刀而起,徐向法师,未到十步许又回,不知何意,疑有异心”,虽然书中没有交代这种“杀心”的缘由,但我认为胡人身上可能缺少一些礼仪道德的约束,生活在偏远地区的民族可能野性本质并没有完全根除,而自己“入佛”还没有太长时间,善性的修炼可能还比较薄弱,对一个半路结识的师父暗藏杀机就情有可原了。而后来取经故事中的猴行者形象很可能是从这种原型中演化而来的,从而导致了玄奘取经故事的日益神魔化。所以猴行者身上的魔性和劣根性就不难理解了。

而在后来元代的《西游记》杂剧中也写道:唐僧行至花果山解救了孙行者,孙行者却想吃掉唐僧;多亏菩萨前来给孙行者带上一个“铁戒箍”,才确保唐僧的安全。一个“吃掉”的心理也确实符合一个妖魔的形象。当然在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中也有过类似的描写,只是“吃掉”改为了“口里虽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晃一晃,碗来粗的,望唐僧就欲下手”,最后也是想要打死玄奘。这点在央视版的电视剧中也有类似的画面,只是因为电视剧里最初太过美化的形象让我们感觉最多的是孙悟空受形势所逼、无奈之举,已经逐渐淡化了他对玄奘的“狠心”,也已经偏离原著的本意了。

由此可见无论西游故事各种版本怎样描写,无论是“杀心”,还是“吃掉”,还是“打死”,毋庸置疑,孙悟空和玄奘的相识阶段,师徒关系是非常紧张的,所谓的“敬师”还谈不上。所以在电影中出现那样惊悚的“虐师”片段还是比较符合取经故事系列作品中妖魔化走向的。

二、孙悟空的残忍、嗜血更像妖魔

影片中孙悟空的“虐师”片段已经显现他的残忍、嗜血行径了,而对待三个个性驱魔人更是血淋淋呀,真正是做到了锉骨扬灰、魂飞魄散。让观众们更是历历在目,让人们对孙悟空的形象有了疑问,觉得是不是太过狠毒、残忍了,其实真正的妖魔世界哪有善良可言,哪有什么同情心。大家可以想象孙悟空被压了五百年,对于曾经那样一个不可一世、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来说,内心的摧残和折磨可想而知了,出来后的怨言和报复心理,还有暴力倾向我们就更好理解了。而在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中也有对孙悟空暴力倾向的刻画,在初保唐僧取经时,路遇6个小毛贼也是一个个尽皆打死,当被玄奘斥责“无故伤人性命”时,他是这样回答的:“我若不打死他,他却要打死你哩”,“我老孙五百年前,据花果山称王为怪的时节,也不知打死多少人”,那么如此残忍对待来捉杀自己的三个驱魔人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孙悟空所处的妖魔世界很简单,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你不杀他,他就会杀你,这才是真正的妖魔。

其实这样的描写还很多:曾经将索命小鬼打为肉酱,将路遇猛虎打得脑浆迸红,而且更有甚者在小说第二十七回棒打白骨精的片段,当玄奘不满孙悟空无辜伤害女子性命时,孙悟空有过这样的回答:“师父,你哪里认得!老孙在水帘洞里做妖魔时,若想人肉吃,便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庄台,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哩!”这样的行径跟取经路上蜘蛛精、白骨精的所作所为无异呀。而在央视版的《西游记》中这种刻画都被省略,所以孙悟空取经前的残忍、嗜血的暴力形象就被忽略,深入人心的只是一个顽皮、率直、善良的形象。所以我认为《西游降魔篇》塑造的孙悟空更符合西游系列作品中的妖魔性,更像一个未脱妖性的魔猴。

三、“工于心计”“巧舌如簧”更像猴精

在《西游降魔篇》中我对孙悟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他的巧舌如簧、工于心计,为了能从被禁锢五百年的洞中逃出,真是使尽了浑身解数,又是跟玄奘拉家常套近乎,又是帮忙收服猪刚烈,是连哄带骗,那张巧嘴和那谄媚的举止,完全颠覆了央视版电视剧中那个不畏强权、争强好胜的自由个性。其实最早的西游故事也有源于宗教故事的说法,而宗教故事中孙悟空是由老猴精演化成后来的天产石猴的,其实熟知猴子这种动物的人应该知道,它最具人性,而且比较机灵。所以平时人们形容别人心眼多经常会说猴精猴精的。而且追源头又能找到“老猴精”的记载,那孙悟空身上的“老谋深算”和“工于心计”就不难理解了。

而且在小说中孙悟空拜师学艺的章回就有这种的描写:当他上山七年后,祖师想要对他进行道术教化,却被他连连拒绝,惹得祖师往孙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而唬得那一般听讲的“人人惊惧,都鄙贱嫌恶他”,而孙悟空却一点也不恼,只是满脸赔笑,“原来那猴王,已打破盘中之谜,暗暗在心:祖师打他三下者,叫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如此难懂的隐晦之词,众人懵懂,却只有他能明白,你怎能说他不是“猴精”呢,心计、心眼绝对不会少了。而当孙悟空终于盼到菩萨口中的玄奘出现时,更是甜言蜜语呀:“师父,你怎么此时才来?来得好!来得好!救我出来,我保你上西天去也”,“故此尽夜提心,晨昏吊胆,只等师父来救我脱身。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一个曾经不可一世、大闹天宫的混世魔王自己静待五百年就能有此感悟,谁能相信呀,所以从孙悟空的内心深处挖掘,其中绝对存在为了能摆脱困境而工于心计的心理。而在刚开始的保师取经阶段也是没有什么耐心,完全有形势所逼的状态,后来龙王的一句“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直中要害。所以,由此可见这还是那个我行我素、追求自由的美化形象呀。再去看《西游降魔篇》中的孙悟空,他身上的心机和狡诈更能符合传统的猴精,而且更契合原著小说中孙悟空的劣根性。

四、孙悟空的形象最“丑”,更符合原著

看完《西游降魔篇》后,最雷人的当数孙悟空的外形刻画了,堪称有史以来最丑的孙悟空。在影片中还被号称“空虚公子”的帅哥驱魔人讥笑为矮小的猴子。只见长得尖嘴缩腮,雷公嘴,身长可能仅有一米多点吧,完全像个侏儒,这也被一些观众难以接受。但是猴就得有猴样,世人不是也经常拿“尖嘴猴腮”来形容狡诈之人吗,所以缩腮的感觉就是猴子,只是世人都被央视版六小龄童的扮相迷惑了双眼,觉得孙悟空就应该长得可爱、柔和,那只是被美化了的人的感觉,不是猴妖了。而从原著小说中品读,更能印证这一点。在第二回中:魔王见了,笑道:“你身不满四尺,年不过三旬,手内又无兵器,怎么大胆猖狂,要寻我见什么上下?”而古代形容正常威武的男人的身高是“七尺男儿”,矮点的也应该达到6尺吧,而《水浒传》中外号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也是大家所熟知的,矮也是出了名的,现代戏曲中刻画的也更栩栩如生。但书中的描述是“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但孙悟空却不足四尺,比武大郎还要矮,所以比正常人矮两头应该是合理的,在电影中和玄奘、驱魔人相比,像侏儒并不为过。而在第五回中:“‘悟空,当心吓着别人,唐三藏连忙劝阻,正说话间,那里面有一老者,扶筇而出,唿喇的开了门,看见行者这般恶相,腰系着一块虎皮,好似个雷公模样,唬得脚软身麻。‘鬼来了!鬼来了!”,而《西游降魔篇》里的孙悟空就是个雷公嘴,像是痨病鬼,和原著中的描写正好一致。而原著第二十回中:“那老者扯住三藏道:‘师父,你倒不言语,你那个徒弟,那般拐子脸、别颏腮、雷公嘴、红眼睛的一个痨病魔鬼,怎么反冲撞我这年老之人。”二十一回中描述道:“那怪仔细观看,见行者身躯鄙猬,面容赢瘦,不满四尺。笑道:‘可怜!可怜!我只道是怎么样扳翻不倒的好汉,原来是这般一个骷髅的病鬼!”所以细细品味只有《西游降魔篇》中的丑八怪“孙悟空”才真正符合原著小说,更符合西游系列作品中的妖怪面貌。这才是最本真的猴妖呀!

自从《西游降魔篇》隆重上映以来,大家是褒贬不一,但大多都被周星驰重新勾画的孙悟空重重雷了一把,把央视版《西游记》中美化、人化了的孙悟空形象完全颠覆了,而有的家长也因为孩子被吓哭而责怪这部影片,但我认为从取经故事的发展历程来看,历史性的玄奘求法已经被人们演绎成了妖魔的神话故事,更加丰富了历代人的精神生活。而从最全面最完善的章回小说原著中也正能找到这种妖魔神化的足迹。而真正的妖魔世界就是充满暴力的,没有同情心可言的,也更让玄奘西游求法度化世人和妖魔的行为有了必要性。所以这部影片塑造的孙悟空更符合传统故事的记载,更符合原著,也更像本真的妖魔和猴精。

[参考文献]

[1] 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

[2] 张锦池.漫说西游[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3] 李刚.从“妖兽”到悲剧式英雄——再论孙悟空形象[J].长治学院学报,2007(04).

[4] 李志梅.是反叛的英雄,还是任性的妖魔——“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形象再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2002(01).

[作者简介] 黄冬冬(1982— ),女,河北泊头人,泊头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1.头条娱乐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头条娱乐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头条娱乐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头条娱乐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头条娱乐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