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念真舞台上的悲情世界

上海戏剧 / 2017年08月03日 07:54
蒋泽金近年来,台湾本土文化人吴念真的影视作品逐渐进入国人的视野,一系列充满乡土气息的作品让国人耳目一新。加之,通过本地文化商人的强力包装与夸大渲染,使其跃然成为某种意义上台湾当代文化的Icon,甚至冠以“

电视

蒋泽金

近年来,台湾本土文化人吴念真的影视作品逐渐进入国人的视野,一系列充满乡土气息的作品让国人耳目一新。加之,通过本地文化商人的强力包装与夸大渲染,使其跃然成为某种意义上台湾当代文化的Icon,甚至冠以“最会说故事的台湾人”的美誉。然而,鲁迅曾经这样说过,艺术家的创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是一个雕像……其实是他思想与人格的表现”1,易言之,任何一项艺术创作都诠释了创作者自身的思维、情感与格局。在繁华多样的艺术表现中,存在两种独特的审美角度,一种是“恢弘就是美”,另一种是“微观就是美”。前者着眼于雄伟厚重的磅礴气势,客观引领着长江黄河般的辽阔胸襟;而后者呈现出温婉细腻的馨香祷祝,主观散发出墨客骚人般的思绪情怀。这两种极致意境的不同表现,都能引起人们的思考,陶冶人们的情趣,并且给予人们截然不同的心灵感悟。但若过度倾向于某种意识形态,那就违反了艺术主客观因素的辩证关系,注定无法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吴念真自始至终以微观的视野来关注社会万象,用悲情的语境来诠释人们的生活,当我们秉持欣赏的目光来审视其艺术作品之余,更应该以严谨的态度来衡量其创作的真实意义。

2015年1月22日,吴念真编导的《台北上午零时》来到北京的国家大剧院进行演出。一时之间,蔚为时尚,风雅沸腾。身为一个忠实的戏剧工作者,本人自当前往躬逢其盛。落幕时分,当身旁观众爆起一阵阵的掌声与喝彩,而我却感觉一丝莫名与纳闷,如果将《台北上午零时》与当前国内一些剧目相比较的话,无论编剧手法、导演创意与舞台表现,都只算达到大学校园话剧社的水平,怎么还有如此这般的回响呢?该剧首演于2007年的台北,基于编剧泛政治化的诉求,乃以闽南语演出,因而获得当地民众的赞赏与共鸣。今次为了顺应大陆市场,特地改弦易辙为“大陆版”,并且更换为普通话发音。故事取材自吴念真年轻当学徒的生活经验,也是他写给16岁的自己一份青春回忆。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三位年轻的“下港人”来到台北讨生活的点滴,以及与面店打工女孩发生的感情纠葛。故事情节平淡无奇,舞台创意乏善可陈,顶多也只能算是一部普通的现实主义作品。

吴念真也许是“最会说故事的台湾人”,也曾创作许多影视剧本,但是却从未接受过正规的戏剧教育,其对于戏剧性之把握以及舞台张力之呈现,有着先天不足之处。尤其通过《台北上午零时》的戏剧结构,更能够察觉到作者确实迷失在戏剧与文学之间的鸿沟。与此同时,吴念真并未理解现实主义戏剧的真谛何在。1860年,法国提出现实主义戏剧的信念,“剧作家必须力求对现实世界做忠实的描述,由于他只能透过直接的观察来了解现实世界,因此就只能取材于周遭的社会,同时要尽可能地客观。”2本剧中提及年轻人的彷徨与无奈,却只存在于某些人的记忆中,未能真正刻画出那个年代的印记。对一个曾经拥有同样生活经验的台湾人来说,我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认知与感触,60年代的台湾年轻人既不悲情也不迷茫,经济逐步腾飞,社会日益稳定,到处充满着机会、激情与追求。而联考制度与兵役制度,对当时的年轻人影响至深,一方面进行公正合理的优劣淘汰,另一方面又促使他们知道自己何去何从。“易卜生就坚信戏剧应该笃行正道、提供卓见、启发讨论、展示观念,绝不能止于视听之娱。”3我们若以此标准来评价《台北上午零时》的艺术性与真实性,其剧本的优缺得失昭然若显。

每当人们谈及吴念真,总是津津乐道于他“编剧、导演、作家、主持人”的身份,其本人亦以此自诩为傲。事实上,戏剧艺术乃为一项集体性的创作,任何人为性的过度参与,只会让作品陷入主观意识的偏执与狭隘。编剧属于文学性的“第一创作”,而导演则为剧场性的“第二创作”,通过双重不同的思维与诠释,终能将舞台艺术推向完善的境界。契诃夫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珠联璧合,就是“编导分离、共同创作”的最佳写照,又如老舍编剧的《茶馆》乃是通过焦菊隐导演之手,才能得到最完美的诠释。吴念真文采翩然,自学成才,作品涉及各个领域。其一贯风格就是满怀热忱与激情,全心关注本地百姓动态,现实主义独特的人文情怀溢于言表。然而,舞台导演终究属于一门非常专业的艺术工作,如何掌握演剧的节奏?如何捕捉情节的高潮?如何控制舞台的张力?都必须经历长时间的浸淫与磨练,方有所成,绝非一般业余爱好者所能胜任。《台北上午零时》的整体呈现,刻板平淡的演员表演,加上散漫松弛的舞台节奏,只让观众产生“一场电视剧搬到舞台上面演出”的感觉。在台湾,有些人代其解释这就是自然主义戏剧的表达方式,而且左拉自己都承认“我不喜欢艺术这两个字,其中包含有我并不明白而又是必要的安排”,自然主义戏剧由于偏向文学的诉求,“故事开始的时候要任意给取,结束的时间也一样,力求避免使剧情错综、制造危机与高潮等老一套手法”4。但这种“六经注我”的辩解是难以被人接受的,自然主义戏剧提出未久即销声匿迹,很快就遭到西方戏剧的摈弃,其主要原因就是过于强调生活的精确与细节,忽略了舞台上的环境与剧情间的关系。因为“现实生活必须经过筛选、提炼、编排、渲染、诠释才能搬上舞台,才能维持观众的兴趣,否则肯定落得一个索然无味。”5

台湾文化圈内存在一种乡土味十足的“庶民文化”,他们外表温顺平和,内心却汹涌咆哮,慧黠狡猾有余,仁心宽厚不足,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却又缺乏历史观,虽然视野不高,却能拉近自己与中下阶层之间的距离,并且化为他们的代言人,而吴念真正是典范人物之一。事实上,这一些优点却反成为他挥之不去的缺陷,尽管他多产多能,著作等身,但却独少一部足以震撼人心的巨作。他从未接受正规的戏剧教育,却从事最前沿的艺术创作,只能凭着自身对台湾岛的热爱,阐述平民式的写实。与此同时,当人们不断恭维他“很会说故事”的背后,却又未能反思“巧言令色鲜矣仁”的古人明训。

近年来,两岸的文化交流频繁,只要愿意跨步海峡的舞台活动,几乎都能在彼岸获得满堂喝彩、赞誉有加。其实,这一番矫揉造作固然成就了大环境的和谐,但之于艺术创作的追求和戏剧学理的探索,却属于拔苗助长之举,唯有以平常之心来坦诚相待,才可能达到切磋研讨的目的。

(作者为湖南文理学院教授)注释:

1.鲁迅,《鲁迅全集》第一版,第40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2. 布鲁凯特,《世界戏剧艺术欣赏》,胡耀恒翻译,第419页,志文出版社,1974年版。

3.布鲁凯特,《世界戏剧艺术欣赏》,胡耀恒翻译,第423页,志文出版社,1974年版。

4.李道增,《西方戏剧剧场史》第336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李道增,《西方戏剧剧场史》第336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头条娱乐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头条娱乐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头条娱乐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头条娱乐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头条娱乐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