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岩 我的生活里不能没有创作

时尚北京 / 2017年07月31日 11:34
郭嘉因为电视剧《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的热播,郝岩变得异常忙碌,所以采访的时间一变再变,最终定格在了五月的一天。采访前,我有一点点忐忑,不知道这位金牌编剧兼前辈记者,是心手相应还是更有距离?事实是我多虑了

电视

郭嘉

因为电视剧《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的热播,郝岩变得异常忙碌,所以采访的时间一变再变,最终定格在了五月的一天。采访前,我有一点点忐忑,不知道这位金牌编剧兼前辈记者,是心手相应还是更有距离?事实是我多虑了。郝岩既没有圆滑世故,也没有前辈架子,他只是和大多数东北男人一样,热心善良,好言好语,直白爽快又带着几分豪爽和仗义。

文学对我日后的创作起到了关键作用

虽然一直从事着与文字有关的工作,但郝岩说他其实挺排斥“文学青年”这个称谓,但他能走到今天,确实得益于文学的滋养。读高中时郝岩就开始给《海燕》杂志投稿,“当时杂志社的文学编辑王传珍老师对我帮助很大。那个年代的编辑都特别认真,为了一篇文章会把作者约到杂志社面谈,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后来,王传珍老师调到大连电视台电视剧部,又引领我走上了电视剧创作,这么些年里,他给予了我太多的帮助,没有他,我或许不会走到现在。”

大学毕业后,郝岩到大连晚报工作,有一次到长海县的一个海岛采访,回来后发表了一篇《多罗姆的旗帜》,说的是一名坚守在海岛上的年轻女教师与海岛上仅有的五六个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故事。后来,郝岩把这个故事创作成电视剧《红帆》,还曾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郝岩在王传珍制作的《太阳小队》、《雷锋的死与我有关》、《女子离婚驿站》等多部电视剧中担任策划、歌词创作等工作。

2009年是郝岩里程碑式的一年,他的谍战处女作《冷箭》不但收购价创下了当年央视收购剧目的新高,收视率也屡创佳绩,《新闻联播》更是史无前例地连续两天在节目中向全国观众力荐《冷箭》。之后他创作的《暗红1936》不仅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同时仍旧是一匹收视“黑马”。

闫妮演出了我心中的“王大花”

在郝岩看来虽说自己成名的作品几乎都是谍战剧,他也不希望就此被打上“谍战专家”的标签,但对于谍战剧的把握上他确实有着独特的视角,就像近期在央视热播的《王大花的革命生涯》。跟以往谍战剧不同,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主妇的人生经历、革命生涯。郝岩说:“这个剧的突破之处在于把喜剧的元素融入到谍战剧里面,还有把生活质感非常强的东西放到谍战剧里。”所以,整部剧比以往的谍战戏都更具生活气息。剧中,闫妮饰演的王大花从做饼子的家庭主妇逐渐演变成共产党的地下特工,与初恋情人夏家河从相斥到相吸,矛盾重重,却又相互依存。自出道以来一直多以喜剧角色示人的闫妮此次不仅要诠释王大花身上的喜剧色彩,更要演绎王大花心中复杂的情感变化、成长蜕变。

谈及王大花这个角色,郝岩坦言,“最开始是觉得王大花这个名字特别好,但是只是这个名字不能构成戏剧。因为我之前写过一些谍战剧,也写过一些生活剧,我一直希望能将这两种类型剧做一个结合,正好王大花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喜感,有生活流的东西,生活本身就赋予了她喜感。”而对于闫妮的表现,郝岩力赞,“她把我心目中的王大花给演出来了,有些地方发挥得非常好,有她和导演之间碰撞的新的东西。”

相比较于大格局、高大上的人物及剧情,《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以更平民化的视角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郝岩认为小人物的人生经历更能打动电视机前的观众,所以这部戏也是展现小人物的家国情怀,“就是她(王大花)懵懵懂懂的一些东西,她这样的一个人物放到历史的语境里面去,写她的艰难人生。虽然这个剧叫‘革命生涯,但我们是用情感故事来包装,从可看性的角度来讲会更好一些,更能体现出小人物的家国情怀。”

在我看来无论是谍战剧还是生活剧都是编故事,都是塑造人物,只是题材不同而已。

虽说在郝岩创作的绝大部分作品中,被观众熟知的谍战题材的作品居多,可细数下来他创作过的作品类型却很杂,有谍战剧、家庭伦理剧,还有年代剧。而这在很多编剧都擅长创作某一类型化的作品的情况下是很少见的。不过郝岩觉得这对自己来说,好像没有什么区别,“在我的创作过程中,并没有严格区别所写的是谍战剧还是生活剧,对我而言,就是创作、编辑故事和人物,我只需要注意哪些是需要规范或规避的,并考察清楚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比如《暗红1936》涉及‘西安事变,那么这一块儿的历史就必须在写作之前花时间去研究,好在现在研究历史的渠道很多,也很便捷。我也没受过什么系统的训练,不会特意钻研谍战剧应该是个怎么样的写法。我之前做一个剧的时候,剧本责编就讲专业的编剧一定要五分钟一小高潮十分钟一个大高潮,必须卡到几分,但我不会这么限定自己,我是凭直觉和经验去揣摩观众愿意在哪些地方看到什么样的情节,都是写特别朴素的东西,其实还是先把自己当观众。”

从第一部作品到现在,郝岩说自己有自己的优势,不过也存在着不足。“我的优势可能是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没什么制约,无宗无派,信马由缰。而我的不足也正是我没有受过什么系统训练,不是科班出身,不会计算多少分钟要出一个高潮。另外还有一个就是我看的电视剧少,不管是美剧还是日韩剧。一方面确实是没有太多的时间,另一方面我也不希望看多了之后在写作过程中被影响。不过好剧的情节如果运用得好,也是可以举一反三的,甚至可以激发你的灵感。所以现在我也有意识地让自己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多看一些好剧。”

不论是写稿还是写作,在我看来都是一种创作。我喜欢在这两种状态下自由穿梭。

熟悉郝岩的人都知道,他的本职工作其实是一名报社的记者。郝岩说,由于他们报社的文化娱乐版面截稿时间在中午,所以他上午的时间一般都用于采访和写稿。在不担任版面编辑的时候,他的业余时间会用到剧本的创作中去,“报社领导和同事很支持我的创作,也给我提供了不少方便。很多影视公司听说我的正业是记者,都觉得挺不理解,希望我做个全职编剧,可我还是有点儿舍不得记者这个职业。”

不过,郝岩坦言刚开始写剧本的时候,确实有点玩票的性质,后来慢慢有了一些成果,开始越来越喜欢写作。可即便如此他到现在仍觉得编剧也好,作家也罢,都不算一个真正的职业。“因为我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总觉得需要有一份正式的稳定的工作心里才踏实。”

上班写稿,下班搞创作在很多人看来是挺辛苦的事情,而且写剧本本身就会分散掉大部分的精力,可这些对于郝岩来说正是他乐在其中的地方。“精力方面我感觉还好,可能是这么多年我一直是既做编剧又做记者。我做了十多年的副刊编辑,每天就是大量地看稿、改稿,但记者、编辑和编剧每一项工作我都分得特别开。离开电脑之后,我一般就不会再想写作的事,坐在电脑前思维又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一边想一边写,情节很快就出来了。这可能跟我早年写小说的经历有关,早年的创作经验对今天写剧本是有益处的。”

去年郝岩成立了“郝岩影视创编工作室”,不过他笑言这个工作室目前只有他一个人,是光杆司令。“因为我是报社的记者,报社一是为了名正言顺地多给我一些创作时间,二是大连电视剧发展后继有人的意思,没什么实质的东西。”

抛开创作时的自己,郝岩说生活中的他是个喜欢简单生活的普通人。“我的生活比较简单,早上7点前起床,送儿子去幼儿园,然后就到家门口附近早市去买菜。早市的菜新鲜便宜,人也多,挺有生活的感觉,什么样的人都能接触到,而且我很享受买菜时挑挑拣拣的过程,有时候砍砍价也是一种乐趣。”郝岩笑着说道。

1.头条娱乐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头条娱乐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头条娱乐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头条娱乐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头条娱乐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