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赛德克·巴莱》看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文化

电影文学 / 2017年07月28日 16:47
...艺,承担起接续文化命脉的责任.中新社-台岛人文原住民赛德克族...曾亚玲+李娌[摘要]《赛德克·巴莱》被称为台湾史诗巨作,不仅有抗日英雄主义的抒发,还有对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传统文化的描摹。影片再现了赛德克族

音乐

...艺,承担起接续文化命脉的责任. 中新社-台岛人文 原住民赛德克族...

曾亚玲+李娌

[摘 要] 《赛德克·巴莱》被称为台湾史诗巨作,不仅有抗日英雄主义的抒发,还有对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传统文化的描摹。影片再现了赛德克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高山丛林中的封闭生活环境以及渔猎耕织、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方式。影片还从多方面呈现出赛德克族的特色文化,如语言、音乐舞蹈等,并使观众了解到赛德克族的祖灵崇拜,明白彩虹桥的寓意,敬佩其一定要赢得灵魂的英雄主义情怀。

[关键词] 《赛德克·巴莱》;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

《赛德克·巴莱》被誉为台湾电影史诗巨作,获得了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四项大奖,包括最佳剧情片、最佳男配角、最佳音效、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并入围201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影片真实地表现了台湾在1895年之后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地的悲惨状况,叙述了曾经分布在台湾中部及东部山区的赛德克族被迫失掉文化和信仰,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在1930年发动雾社事件,率众反抗日本政府,最终惨败甚至几乎被灭族的真实历史事件。

纵观整部电影情节比较简单,丧权辱国的满清政权,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诸岛割让给了日本,日本不像满清那样允许原住民自由生活,他们推行奴化教育,干涉赛德克众部族的生活和信仰,阻断他们与祖灵的沟通,要把原住民都改造成“文明人”——天皇的奴隶。电影正是表达出了殖民者用所谓的“文明”去侵占和企图改变本土原住民的“野蛮”的激烈冲撞过程。

《赛德克·巴莱》不是一部传统意义的抗日片,而是一部有关台湾原住民真实故事的史诗大片,一座赛德克文化的纪念碑。因为除了文明与“野蛮”的对抗、殖民与反殖民的斗争,观众在影片中还可以领略到已经消失殆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看到彪悍尚武的赛德克民族性格。全片浓郁着台湾少数民族风韵,这是除了实地考察外,对台湾历史文化知识的一次最生动直接的学习机会。

一、影片真实再现了赛德克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一)岛上封闭的高山林地生活环境

影片始于19世纪末,赛德克族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台湾中部山林中,世居于此,过着男子狩猎、女子织布的山林部落生活。其原本被称为泰雅族的一支,在2008年成为第14个台湾原住民族。虽然影片在全台湾超过25个拍摄地,但是多数取景于赛德克族曾经生活过的山区。影片最开始是在小鸟来溪谷拍摄莫那鲁道躲在山涧边伏击仇敌部落的青年,之后在雪山坑拍摄森林大战,在武岭石门山拍摄莫那跳舞,在明池拍摄诀别戏,还在福寿山、合欢步道、人止关、林口等地取景,并在实地搭建马赫坡部落,这些地方都重峦叠嶂、巨石林立,有着山间步道、溪上吊桥,有着清新秀丽的瀑布、壮阔的溪谷风光。影片真实地再现了赛德克族的原生态生活环境。

(二)渔猎耕织、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方式

在这群山环绕之间,赛德克族过着渔猎耕织、茹毛饮血的生活。观看影片得知,男子通常猎取的兽类有鹿、山猪、猴子等,狩猎工具有火枪、弯刀、镖等。影片中莫那鲁道射死了鹿,喝鹿血,生吃鹿肝。影片展示了族人养狗、养鸡、吃牛肉、喝牛血的习俗。编织在赛德克族是有性别分工的,传统的男性编艺是以编生活用具为主,如小岛源治到屯巴拉社,看到铁木瓦力斯正在编背袋,织则属女性的传统织布技艺。影片中出现的男子红色横条纹无袖筒外褂、女子长裙,都是苎麻制成的自织番布,有歌唱到“真正的女人,善于编织红色战衣”。影片雨中场景,族人们都穿有蓑衣。族人不着鞋袜,无论在溪谷中、深山中、雪地中,大人孩子都赤脚走路或奔跑。

影片通过日本人口中道出“这里是藩族割据的心脏地带,高山、林产、矿产,无限的资源。”赛德克族居住的中部地区遍布台湾杉、扁柏、竹林以及美丽的樱花树。电影中的马赫坡部落的房屋是半穴式,是由树木建造,上面盖有茅草。族人是通过走竹便桥越过溪谷的,装酒的是木桶,喝酒的是竹杯,莫那鲁道的烟斗是竹子做的。男子喝酒吸烟,尤其喜喝小米酒。影片中出现族人与汉人贸易场景,以狩猎所得鹿脯、皮角等与汉人交易必需品,如盐、粮食、兵器等。

二、影片从多方面透露出赛德克族的特色文化

(一)语言与姓氏

影片全程使用台湾古山地语和日语,无中文。这种赛德克语是赛德克族使用的一种南岛语,一般将其归于泰雅语族。正是通过观看电影,观众才能听到这种仅近万人使用的黏着型语言。“赛德克”是这个部落的名字,也代表着“人”,“巴莱”为“真正的”,所以“赛德克·巴莱”的准确含义为“真正的人”。赛德克族没有文字,一直以来口口相传。魏德圣导演在内地版电影中加注了很多历史事件的注解,虽然电影中使用赛德克语是真实的表达,但是不能否认少数民族语言既是电影的特色,也是一个障碍。

通过电影中的人物,我们得知赛德克人采用父子连名制,每个人的名字由两个部分构成,自己的名字加上父亲的名字。比如莫那鲁道,其父叫鲁道鹿黑,其妹叫特娃丝鲁道。他的两个儿子是巴索莫那和达多莫那,女儿叫马红莫那。

(二)音乐和舞蹈

影片中有两次婚礼的场景,在开始之初莫那鲁道的婚仪上,响起了美妙动听的口簧琴。族人围着火堆边奏边跳,在铮铮有声的口簧琴的伴奏下,左右有序地摆动上身,右腿翘然前踢,左脚翩然起跳,如此反复。鲁道鹿黑一声呐喊,之后唱道:“跳舞吧,用力跳,跳到不能动。”在后面瓦旦与露比的婚礼上,大家也同样载歌载舞,不同的是已经到了日据时代。

族人在森林里伐树,雨后天边出现一道彩虹,青年男子们跳起了舞蹈。莫那鲁道面对父亲的灵魂时,莫那在祖先流传下来的灵歌中找寻到了答案。父子俩一起唱到“怀念过去的人们啊,我来到这里,我曾英勇守护的山林,这是我们的山,这是我们的溪,我们是真正的赛德克·巴莱,我们在山里追猎,我们在部落里分享,我们在溪水里取水,为此我愿献出生命。”马红被迫去劝降达多,族人先是跳舞团聚,之后是跳着舞唱着歌与亲人诀别的。要迎接衫浦课长,山地警察想让赛德克族跳欢迎舞。

影片中不仅多次出现舞蹈场景,少数民族音乐也随处可在。电影配乐多达二十多首,都是赛德克曲风和泰雅古调。配乐随着故事情节进行着有力渲染,令人心潮起伏。当族人发动雾社事件血祭祖灵时、当族群母亲集体吊死时、在少年与日军决死跳崖的时候、在漫天樱花飞扬的时候,传来母亲凄美婉约的歌声,“我眼中有泪,沿着宽广的路前进,我恳求你们,你们甘心吗?你们是多么的可怜啊,你们是怎么了?我们真的非常地疲累。”歌声中有无奈、有安慰、有劝告族人不要再屠戮的幽远意境。

(三)氏族起源神话和射日神话

在影片下半部分,通过莫那鲁道和巴万等的一问一答,观众得知赛德克族的起源神话。从前在白石山上,有一棵大树,叫波索康夫尼,它的树身一半是木头,一半是岩石。有一天,他的树身生下了一男一女,后来这男女又生下了好多孩子,这就是我们真正的赛德克人。正是得知了这个世代相传的传说,观众才不难理解,族群母亲为了节约粮食,走向森林,集体悬树自缢,在巨树下结束生命,成群的英灵奔向彩虹桥,酿好酒等待着自己的丈夫和儿子。

影片结尾马红等女族人被派去劝降时,女族人唱起了射日神话,“那个父亲背上幼小的婴孩,要去征伐天上的两颗太阳了。他们走了很远的山路,那个婴孩长大成人了,那个父亲老死了。孩子背起父亲的弓箭,孩子射下了一个太阳,死去的太阳变成了月亮,勇士回家已经白发苍苍。” 使观众得知两个太阳的古老传说。

(四)消失殆尽的民俗

影片开始就是莫那鲁道完成了成人礼,砍了两个干卓万人的头颅回来祭祀祖灵,这叫出草,赛德克族是崇尚出草的民族。在影片中可以看到一些赛德克人家的房舍墙壁,有悬挂兽骨、头颅。日本人占据后,禁止猎首习俗,影片中族人被迫把用来祭祀的头骨统统埋掉,在马赫坡属莫那最多。头颅在赛德克文化中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埋起来对赛德克人却是莫大的耻辱,所以影片通过莫那的无奈反抗来表现。

影片中出现第一个被纹面的是莫那,男子只有成功猎首后,才能获得纹面的资格,成为赛德克·巴莱。他的母亲用在火上烧过的刺纹钢针扎他的下巴,说道:“你已经血祭了祖灵,给你刺上男人的记号。”影片中出现的男性族人基本都有额纹和颐纹,成年女子在嘴耳之间上有颊纹以及额纹。女子是要娴熟善织,才能获得纹面资格。“干净的没有图腾的脸,不是真正的赛德克。”影片中所有的男性族人都穿耳,在耳朵上戴有竹管,竹管上可雕有花纹或者缀有珠贝类。女子可带各种兽骨类饰品。

族人待客热情,可以体现在请其喝酒上。达多用沾着猪血的手拿着酒杯,毫无忌讳地请吉村喝酒。有种很特别的喝酒方式——兄弟饮,这是高级的待客礼仪。两人贴头并肩,一同饮下一杯酒。影片多次出现这种饮酒方式。莫那与一干卓万人、莫那与汉人酒老板、达多与马红,表示友好同心。

三、影片深刻诠释了赛德克族的祖灵崇拜

(一)倾听祖灵鸟的歌声

影片开始的一次如常狩猎,莫那鲁道告诉父亲他梦到了一只鹿,一只绣眼画眉飞来憩在枝头上,发出婉转清脆的叫声。鲁道鹿黑说:“祖灵鸟唱吉利的歌了,去追猎你梦中的鹿吧!”这种鸟是赛德克人的祖灵鸟,它多次出现在电影中。男族人狩猎成功,莫那鲁道决心反抗日本人,族人在山洞中发现莫那鲁道的遗骸,这只鸟会飞来唱出动听的歌声。影片中多次出现族人的歌声,“祖灵鸟在唱歌了,请唱首好听的歌吧!”以及“森林的祖灵鸟正驱赶着吃腐肉的乌鸦”。这正是赛德克人祖灵崇拜的真实表现,它是祖灵的使者,预知吉凶,赛德克人遵循祖训,时刻倾听祖灵鸟的歌声和引导。

(二)走上彩虹桥

影片中多次出现彩虹场景,男族人伐树时,莫那鲁道与父亲灵魂交流时,影片结尾族人们都走上了彩虹桥,包括铁木瓦力斯。彩虹是这部电影不可或缺的意向表达。在赛德克族的祖灵信仰中,“当他们走向祖灵之家的时候,会经过一座美丽的彩虹桥”。莫那的母亲讲道:“在彩虹桥上祖灵将等候你英勇的灵魂。”莫那鼓励出草的族人们“手上的血痕就是印记,彩虹桥上我们一起走”。达多与马红诀别时唱道:“美丽的彩虹,在山的那边……美丽的彩虹是祖先在召唤我了。” 彩虹桥另一端是肥沃猎场,真正的赛德克可以进入祖灵之家,去守卫那永远的荣誉猎场。

(三)血祭祖灵

影片把赛德克人千百年来崇敬祖灵的信仰铺垫得很到位,所有族人必须遵从祖先留下的规范、教训,就是祖先的“gaya”,祖灵才会庇佑子孙。“受祖律约束……祖灵将守护你的灵魂。”电影中日本人强迫族人砍伐森林,而森林中的圣木是他们灵魂的故乡,这对祖先是不敬,如果不“猎人头”祭祀,祖先必将降灾祸。“男人摊开手,手上是怎么也揉擦不去的血痕,果然是真正的男人呀!”正是为了追求灵魂自由与恢复民族信仰,莫那鲁道要带领子孙们一起染红战衣、守护猎场。电影中的族人手刃日本人,他们认为这是血祭祖灵。这些骄傲的人走来了,波索康夫尼的子孙,勇敢的赛德克·巴莱!

通观全片,不仅有不可名状的忧伤,“野蛮的自由”与“文明的奴役”的对抗,更有对赛德克族传统文化的刻画。影片的珍贵之处正是立足于赛德克人的文化信仰,全片充裕着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的风情,才具有史诗般的气象。

[参考文献]

[1] 未尽之路——《赛德克·巴莱》幕后全纪录[EB/OL].http://www.xyin.com,2012-03-13.

[2] 张华.《赛德克·巴莱》史实全记录 不该发生的悲剧[N].时代周报,2012-05-24.

[作者简介] 曾亚玲(1977— ),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长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文化的研究。李娌(1978— ),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旅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服务与管理的研究。

1.头条娱乐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头条娱乐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头条娱乐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头条娱乐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头条娱乐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