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学写作课程探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2017年07月27日 20:24
乌兰其木格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转型期,文学写作课程的讲述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难局。如何讲授该门课程并让其焕发出勃勃生机是每一位从教者应该直面和深思的课题。本论文分别从文学写作学科的建构、教学理念的

明星

乌兰其木格

摘 要: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转型期,文学写作课程的讲述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难局。如何讲授该门课程并让其焕发出勃勃生机是每一位从教者应该直面和深思的课题。本论文分别从文学写作学科的建构、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体系的开放这三个维度来探析高校文学写作课程。

关键词:文学写作 学科建构 教学理念 教学体系

文学写作是人类文明史的构筑和缔造活动,是具有写作能力的人所从事的创新性脑力劳动。写作能力彰显出一个人的文化水准和对世界的理解深度。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曾有数位先哲文人将文学写作的功用发挥到极致。早在魏晋时期,曹丕在他的《典论·论文》中曾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同样,晚清时代的梁启超及其五四一代的知识分子,则将小说的写作与国家——民族的存亡和新民联系在一起:“作为现代文学的源头,梁启超以‘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缔结了文学和‘新民之间的关系。而五四一代知识分子则接过梁启超的现代命题,进一步将其推进到实践层面,他们的逻辑理路首先是确立以‘立人为中心的‘新文化运动的合理性。”除此之外,文学阔达的、冲荡的情怀和纵论古今、合万象于一身的特质则成为人格涵养和心灵放飞的精神通孔。真与好的文学作品道疾苦于民间,置灵魂于高格。文学写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由此可见。

但是,虽然文学写作课程目前几乎是大学里最常见的课程之一,但很长一段时期内,文学写作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各种文学史和文学理论为必修课的培养体系中,该门课程基本上被置于边缘的地位。在许多高校中,尤其是民族院校里,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缺乏清明的认知。毋庸讳言,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转型期,文学写作课程的讲述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难局。如何讲授该门课程并让其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无穷魅力是每一位从教者应该直面和深思的课题。

一、文学写作学科的建构

新时期以来,高校的文学写作课程在欧美等国家的影响下逐渐开设起来,教育界和学术界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文学写作课程的设置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彼时,建构一个科学的现代写作学理论体系已经成为共识。一大批研究写作学的教材和学术专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譬如路德庆主编的《写作教程》以新颖的训练体系率先打破知识体例一统天下的格局,它紧扣写作学的“术科”性质,在“训练”这一点上与基础写作教学的实践特性相吻合,智能训练和写作知识的有机结合,开了高校写作教材分解式训练的先河。裴显生主编的《写作学新稿》提出了“本质论+过程论+技巧论+文体写作论”——“四大块”的理论框架,既将写作活动以主体为中心环节置于时代、社会、读者的大系统中作全方位的观照,又将采集、构思、表达和修改四个环节的动态特征进行了较为完整的综合显现。建留宝、昌柄兰等撰写的《文学写作学》以科学的写作理论为指导,以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为范文,以写作训练为中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文学写作的特征,作者的创作动机,文学写作的思维法则以及文学体裁的不同门类的不同写作要求。王强模主编的《当代写作学》鲜明地树立了写作的系统观,他从写作要素入手,提出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受体、写作文本、写作中介的写作五要素,并以写作主体为中心形成一个系统,哲学地阐释了写作活动中写作要素之间既制约又能动作用的关系。林伯麟、孟建伟编著的《写作原理与技法》引进传播学的原理考察写作活动,写作系统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成为论述的中心。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入手剖析写作过程的要素、环节以及“零件”组合,“同化律”“类化律”“序化律”和“优化律”的提出深化了写作中传播转化的系统内涵。除此之外,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为王萍的《高校文学写作训练方法的探索与实践》,该论文集中论述了文学写作训练方法应做到加大课外训练、突出课堂训练和革新课程的评价体系、改变作业评改模式等几个要点。周淼龙的《构建有效的测评体系——改革大学写作课程的考评方案》提出了建立现代写作学学科的测评体系,具体为利用现代技术,借鉴档案袋法,把教学评价与能力评价结合,让过程评价与社会评价趋同,通过理性综合、直觉把握,做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评价;彭翠的《回到文学本身——高校〈文学写作〉课程改革刍议》探讨了高校文学写作课程当前的重要性和所处的困境,通过“回到文学本身”的阐释和论证,找到了《文学写作》课程改革的突围方向。阮礼义的《关于写作学一些问题的思考》主要论述了对文学写作的理论、文学写作学科及文学写作操作理论的理解。詹珊的《文学类写作教学悖论困境探析》主要论述了文学写作教学在具体实践环节存在的悖论性处境,如写作客体的多元化,写作主体综合素质的不可传授,在教与学的环节中,普遍性与个性之间的冲突的问题。另外还有教学结果衡量的标准不确定等因素的困扰,对这些困境,作者也给出了应对策略,比如创建写作教学网页,设置情境案例教学,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成品意识和扎实传授传统技法等。

由此可见,从新时期及至当下,教育界和学术界对文学写作学科的建构和探讨就从未止息,这些论述有效地拓展了文学写作的学科深度,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逐渐建构起文学写作的谱系和脉络。诚如著名作家严歌苓所说:专业的文学写作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系统的学习写作理论,可以让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常识,学会布局谋篇并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写作天赋。

二、教学理念的更新

理论著作和学术论文证明了文学写作课程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但讲述文学写作课程却并不能仅仅依凭教材的照本宣科。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解析写作特点、经验、规律和研讨写作者的特质、思维、语言等方面的质素,虽然能够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但学生接受的实际效果却不能尽如人意。文学写作课程不只是创作的布局谋篇和理论的生吞活剥,而是要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和乐此不疲的尝试。因为,“写作实践是写作者生命活力的承载,是写作者的精神旅行和现实描摹,它是新鲜的、动态的,是与当下时代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的一种洋溢着探求勇气的精神行动,只把它局限于书本内容,只把它安置在狭小的课堂里是殊为不当的。”文学写作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开放和多元的。尤其是在互联网媒体环境下,更应该不拘一格地探索文学写作课程的教与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文学创作理论和文体理论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而在互联网媒体环境和社会转型期,新的类型文学开始出现并成为庞然大物,比如网络文学的繁荣发展和影视剧本的大量涌现,这些都需要文学写作教师的及时跟进和系统地梳理总结。而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文体也在经历着变革,老旧的文学理论显然已经不能够归纳和涵盖这些文学文体的新面貌,教师要在写作操作层面进行新的描述。例如关于散文的概念就需要从古迄今的梳理,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新散文”写作潮流出现后,散文写作的角度多从视觉与意识方面切入,散文写作呈现出某种非回忆的直接在场的状态。在叙述上则取消了过去时,永远是现在时。在美学风格上往往表现出理性的凝重与诗意的激情。“新散文”在艺术上追求洋洋洒洒,充满智性、诗性的写作。

文学写作课程是动态和开放的学科,在理论知识上任课教师要改变抱残守缺的惰性思维,以开阔和勤谨的态度去完成每一堂课的授课任务。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在文学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譬如有的学生在开始上文学写作课程时苦于没有写作素材,不知如何才能写出一篇有效的文学作品。笔者的经验是首先讲述学生感兴趣的“童年经验”理论,在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口述童年时难忘的人、事、物,然后据此写成小文章。如此的训练和讲述,将有效地消解学生的畏难心理,解决了学生写作上缺乏素材的难题。启发学生用审美化的诗意眼光看待事物,从而让他们发现文学写作本身的魅力,化被动为主动,达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发自内心地愿意写和自愿写的目的。

开放而不偏狭的教学理念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好文学写作课的基础,但仅仅止步于此还是不够的。文学写作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任课教师除了写作理论的讲述外,还应该亲自参与文学写作,和学生一样要多读多思多练笔。不间断的文学写作实践可以让教师明晰文学创作中的甘苦,有利于写作实践和文学理论的融会贯通。同时,任课教师的文学作品也可以和同学们的文学创作放在一起讲评,师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以与学生在情感和心灵上建立信任和沟通的可能,引领学生步入文学创作的殿堂,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和情趣。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情境有利于教师写作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学生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文学写作的魅力,有助于他们写作能力的培养,实现教与学双赢互利的局面。

三、教学体系的开放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提高以及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高校写作教学模式也必然面临转型和必要的变革。新理念的写作教材,写作教学方式的多元,创作型的任课教师将要取代现在的陈旧性的纸质教材、单一的理论化写作教学课堂以及灌输教材的知识型写作教师。文学写作课要关注教材的新理论、教学的新模式以及写作的新现象。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新时代背景下文学写作课程需要开放而多元的教学体系的变革,有待于新的探索和新的突破。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繁荣发展为高校大学生文学写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个不证自明的常识是,每个写作的人都有让作品流布的期盼。发表作品、接受品评几乎是每一个写作者企望实现的美好愿景。但数量寥寥的传统文学期刊在高标准、圈子化的情状下,新的写作者很难获得发表的机会。大多数颇有天分的写作者遭到冷遇,他们的写作只能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境况。久而久之,这些写作者大都会放弃写作,不再倾心投入。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为大学生文学写作的培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抓住这个机遇,改变大学生文学写作的薄弱局面,是大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课题。”新媒体降低了发表难度,尤其对初入文学门槛的写作者而言,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消息。微博、博客、各大论坛和文学网站的遍地开花冲决了文学写作发表难的困局。各种原创文学大赛的举办也为学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走入前台、获得纸媒出版的可能。

笔者在本职工作之外,坚持文学创作,尤其积极参与各类文学原创大赛的评比,并取得过较好的成绩。部分作品因获奖而获得了纸媒出版的机会。这样的个体经验让笔者感同身受地领会到新媒体的公平与公正,进一步激励了创作信心。在文学写作课程的讲授中,笔者呼吁和鼓励学生们利用新媒体来发表作品,让他们的写作不再是寂寞的独角戏,而是可以拥有读者和粉丝跟踪阅读的文学写作。每当学生写出了优秀之作后,笔者会组织文学写作班的学生自由地开展该作品的“文学研讨会”。让同学们在阅读作品后,进行文学鉴赏和批评,并以访谈的形式让学生说出作品的立意和创作心路,让其他的同学们能够借鉴学习。这种交互式、互动型的新型写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语言和布局谋篇的功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个别写作能力突出的学生还被文学网站签约为驻站作家,成为校园里的明星式小写手。这样的示范作用,也带动了其他的学生积极而主动地投入到文学写作的创作之中。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笔者组建了文学写作兴趣群,将文学写作班的全体同学邀约进来。在这里,学生上传近作,发表读书报告和自由评论文学作品。无论是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还是原创文学作品,都可以展开讨论和争鸣,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理论讲述和学生被动接受的怪现状。这种突破时空限制的、开放的授课模式满足了学生个体表达的需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读书和写作的兴趣。

说到底,文学写作是心灵的呓语和精神的家园。若能通过文学写作课程的设置,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路途中能够保持对文学的敬畏之心,在文字里觅尘海天机之变幻并因之而接续精神之火的传承便是该门课程的全部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何平.网络文学的文化自觉何以可能[N].光明日报,2016年11月7日.

[2] 林超然,王清学,高方.大学写作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0).

[3] 郑仪东.论新媒体下大学生文学写作能力的培养[J].语文建设,2016(9).

基金项目:北方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族高校文学写作课程探析”(2016JY0501)

1.头条娱乐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头条娱乐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头条娱乐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头条娱乐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头条娱乐网编辑修改或补充。